拼音名:Chi Xiao Dou
英文名:Rice Bean
别名:小豆,赤豆,红豆,红小豆,猪肝赤,茅柴赤,米赤豆,杜赤豆,小红绿豆,虱牳豆,朱赤豆,金红小豆,朱小豆。
中药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种子。秋季荚果成熟而未开裂时拔取全株,晒干并打下种子,去杂质,晒干。
赤小豆,一年生半攀援草本。茎长可达1.8米,密被倒毛。三出复叶;叶柄长8~16厘米;托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小叶3枚,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长6~10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具3浅裂,两面均无毛,纸质;小叶具柄,脉3出。总状花序腋生,小花多枚,花柄极短;小苞2枚,披针状线形,长约5毫米,具毛;萼短钟状,萼齿5;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肾形,顶面中央微凹,基部心形,翼瓣斜卵形,基部具渐狭的爪,龙骨瓣狭长,有角状突起;雄蕊10,二体,花药小;子房上位,密被短硬毛,花柱线形。荚果线状扁圆柱形。种子6~10颗,暗紫色,长圆形,两端圆,有直而凹陷的种脐。花期5~8月,果期8~9月。
赤豆,一年生直立草本,高30~90厘米。茎上有白色长硬毛。三出复叶;托叶披针形,被白色长柔毛,小托叶线形;叶柄长达20厘米,被疏长毛;顶生小叶卵形,例生小叶斜方状卵形,长5~10厘米,宽3.5~7厘米,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三角形或近圆形,全缘或微3裂,两面被疏长毛;小叶柄很短;基出脉3条。花2~6朵,着生于腋生的总花梗顶部,黄色;小苞片线形,较萼长;萼钟状,5齿裂,萼齿三角形;旗瓣扁圆形或近肾形,常稍歪斜,顶端凹,翼瓣宽于龙骨瓣,具短爪及耳,龙骨瓣上端弯曲近半卷,其中一片在中下部有一角状突起,基部有爪;雄蕊10枚,分成9与1二体;于房线形,花柱弯曲,近先端有毛。荚果圆柱形稍扁,成熟时种子间缢缩,含种子6~10粒。种子椭圆形,两端截形或圆形,暗红色,种脐白色,不凹。花期7~8月,果期8~9月。
赤小豆种子圆柱形而略扁,两端稍平截或圆钝,长5~7毫米,直径3~5毫米。表面紫红色或暗红棕色。平滑,稍具光泽或无光泽;一侧有线形突起的种脐,偏向一端,白色,约为种子长度的2/3,中央凹陷成纵沟;另侧有一条不明显的种脊。质坚硬,不易破碎;剖开后种皮薄而脆,子叶2枚,乳白色,肥厚,胚根细长,弯向一端。气徽,味微甘,嚼之有豆腥气。
赤豆种子近矩圆形而稍扁,直径4~6毫米,与赤小豆的主要区别为种脐平而不突起,中央也不凹陷。
均以颗粒饱满,色紫红发暗者为佳。
具抑菌,利尿作用。
理化鉴别:赤小豆粗粉1克,加对70%乙醇10毫升,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冷后滤过,取滤液0.2毫升,在水浴上蒸干,加醋酐2~3滴,硫酸1~2滴,显黄色,渐变为红色,紫红色。(检查三萜皂甙)
赤小豆种子横切面:种皮表皮为1列栅状细胞,壁自内向外逐渐增厚,胞腔含淡红棕色物质,近外侧有1条光辉带。表皮下有1列哑铃状的支柱细胞。薄壁细胞约10余列,位于支柱细胞内方,其内侧数列细胞颓废。位于种脐部位的表皮为2列栅状细胞,外侧有种阜,细胞含众多淀粉粒;内侧有管胞岛,细胞壁网状增厚,其两侧为星状组织,有大型细胞间隙,细胞呈星状。子叶表皮细胞近方形,叶肉细胞含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淀粉众多,近圆形,肾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35(-70)μm,脐点星状或裂缝状,层纹明显;草酸钙方晶直径3~13μm,簇晶6~16μm。
赤豆子叶叶肉细胞不含草酸钙簇晶,草酸钙方晶直径3~6μm。
味甘;酸;性微寒;归心;脾;肾;小肠经。
利水消肿退黄;清热解毒消痈。主治水肿;脚气;黄疸;淋病;便血;肿毒疮疡;癣疹。
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生研调敷;或煎汤洗。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