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子 中药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的种子

青葙子的功效与作用: 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
 

青葙子

拼音名:Qing Xiang Zi

别名:草决明,牛尾巴花子,野鸡冠花子,狗尾巴子。

中药青葙子为苋科植物青葙种子。7~9月种子成熟,割取地上部分或摘取果穗晒干,搓出种子,过筛或簸净果壳等杂质即可。

 

原形态

青葙,一年生草本,高30~90厘米。全株无毛。茎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绿色或红紫色,具条纹。单叶互生;叶柄长2~15毫米,或无柄;叶片纸质,披针形或长圆状披外形,长5~9厘米,宽1~3厘米,先端尖或长尖,基部渐狭且稍下延,全缘。花着生甚密,初为淡红色,后变为银白色,穗状花序单生于茎项或分枝顶,呈圆柱形或圆锥形,长3~10厘米,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质,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红色,披针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状,花药紫色。胞果卵状椭圆形,盖裂,上部作帽状脱落,顶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扁圆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

种子扁圆形,中央微隆起,直径1~1.8毫米。表面黑色或红黑色,光亮,于扩大镜下观察,可见网状纹理,侧边微凹处为种脐。

种子易粘手,种皮薄而脆,胚乳类白色。气无,味淡。(图2)以粒饱满,色黑,光亮者为佳。

粉末特征:黑灰色。种皮表皮细胞暗棕红色。断面现类方形,径向27~56μm,切向约至35μm,外壁色深,极厚,具垂直或稍斜向的条状增厚,径向壁稍厚,弯曲;表面观细胞多角形或长多角形,直径15~37μm,具致密网状增厚纹理。种皮内表皮细胞多角形,具细密平行的角质纹理。另有色素层细胞,胚乳细胞及草酸钙方晶。(图3)

 

药理作用

抗菌作用:品煎剂对绿脓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感染伤口经用10%煎剂,绿脓杆菌不再生长,对伤口无明显刺激。

干粉能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有降眼压作用:青葙子水煎液(每1毫升相当于1克生药)对正常家兔瞳无明显影响,连续用药6天后,眼压有轻度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但不能阻止水负荷后的眼压升高。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经。

 

功效与作用

祛民热;清肝火;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视物昏花;高血压病;鼻衄;皮肤风热瘙痒;疮癣。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1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捣汁灌鼻。

 

用药宜忌

《本草备要》瞳子散大者忌服。

 

各家论述

  • 《本草纲目》青葙子治眼,与决明子,苋实同功,《本经》虽不言治眼,而云一名草决明,主唇口青,则其明目之功可知矣。目者肝之窍,唇口青者,足厥阴经之证,古方除热亦多用之,青葙子之为厥阴药,又可知矣,况用之治目,往往有验,尤可征。
  • 《本经逢原》青葙子,治风热目疾,与决明子功同。其治风瘙身痒,皮肤中热,以能散厥阴经中血脉之风热也。
  • 《本草正义》青葙,即鸡冠花之同类。其子苦寒滑利,善涤郁热,故目科风热肝火诸症统以治之。
  • 《神农本草经》疗唇口青。
  • 《药性论》治肝脏热毒冲眼,赤障,青盲,翳肿。主恶疮疥瘙,治下部虫?疮。
  • 《日华子本草》治五脏邪气,益脑髓,明耳目,镇肝,坚筋骨,去风寒湿痹。
  • 《滇南本草》明目。治泪涩难开,白翳遮睛。
  • 《本草原始》除心经火邪。
  • 《会约医镜》去风热。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青葙子
分类:果实类
别名:野鸡冠花子草决明狗尾巴子牛尾巴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