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Zao Jiao Ci
英文名: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Spine of Chinese Honeylocust
别名:皂荚刺,皂刺,皂针,天丁,皂角针。
中药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的棘刺。全年可采,但以9月至翌年3月间为宜,切片晒干。
皂荚,乔木,高达15厘米。刺粗壮,通常分枝,长可达16厘米,圆柱形。小枝无毛。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12~18厘米;小叶6~14片,长卵形,长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厘米,宽1.5~3.5厘米,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斜圆形或斜楔形,边缘有细锯齿,无毛。花杂性,排成腋生的总状花序;花萼钟状,有4枚披针形裂片;花瓣4,白色;雄蕊6~8;子房条形,沿缝线有毛。荚果条形,不扭转,长12~30,宽2~4厘米,微厚,黑棕色,被白色粉霜。花期4~5月,果期9~10月。
山皂荚,乔木,高可达25米。刺略扁,长5~10厘米,常有分枝。幼枝淡紫色。一回偶数羽状复叶,长25~30厘米;小叶8~12对,长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l-4厘米,全缘或有疏圆齿,上面有光泽,中助上有短柔毛,下面无毛;长枝上为二回偶数现状复叶,有3~6对羽片;小叶5~10对,狭卵形,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叶轴有短柔毛。细长总状花序;花有短梗;杂性异株,花黄绿色;雄蕊花瓣椭圆形,雄蕊8;两性花的雄蕊较小。荚果长25~30厘米,宽2~3.5厘米,扭曲,并有泡状隆起,种子靠近中部;种子卵状椭形,稍扁,栗褐色。花,果期6~11月。
完整的棘刺为主刺及l-2次分枝;扁圆柱状,长5~18厘米,基部粗8~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螺旋形排列,与主刺成60°-80°角,向周围伸出,一般长约1~7厘米;于次分枝上又常有更小的刺,分枝刺基部内侧常呈小阜状隆起;全体紫棕色,光滑或有细皱纹。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商品多切成斜薄片,一般是长披针形,长2~6厘米,宽3~7毫米,厚l-3毫米。常带有尖细的刺端,切面木质部黄白色,中心髓部松软,呈淡红色。质脆,易折断,无臭。味谈。以片薄,纯净,无核梗,色棕紫,切片中间棕红色,慷心者为佳。
刺的横切面:最外一层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皮层薄,有的薄壁细胞合少量淀粉粒。中柱鞘处有厚壁纤维和厚壁细胞断续环列。薄壁细胞常合草酸钙方晶或簇晶。韧皮部呈新月形,极小。木质部发达,由木化的木薄壁细胞,纤维和导管组成。髓宽广,占整个断面的一半以上,髓细胞大形,不规则,常合少量棕色物质。
粉末特征:棕褐色,纤维性。表皮细胞有棕色内含物及小颗粒状晶体,表面观可见气孔。中柱鞘纤维多碎断,徽黄色,壁厚,胞腔不明显,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直径17~22μm,簇晶直径6~8μm,形成晶鞘纤维。纤维束厚壁性,分隔纤维,薄壁性纤维有的具单纹孔。木薄壁细胞方形或类多角形,具纹孔。有螺纹导管及具缘纹孔导管碎片散在。髓细胞大形,具众多单纹孔。
抗癌作用:1.体外试验,热水浸出物对JTC-26抑制率为50~70%。
体内实验,对浊鼠肉瘤-180有抑制活性的作用。煎剂用平板打洞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60克/千克灌胃对肉瘤-180的抑制率为32.8%。
取皂角刺粉末1克,加乙醇20毫升,置水浴上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l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显红色。(检查黄酮)
味辛;性温;归肝;肺经。
消毒透脓;搜风;杀虫。主治痈疽肿毒;瘰疬;疮疹顽癣;产后缺乳;胎衣不下;疠风。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醋煎涂,或研末撒,或调敷。
《本草经疏》凡痈疽已溃不宜服,孕妇亦忌之。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