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Yun Xiang Cao
英文名:Remote Lemongrass Herb, Herb of Remote Lemongrass
别名:韭叶芸香草,石灰草,黄柏草,诸葛草,香茅筋骨草,小香茅草,茅草筋骨,香茅草,臭草。
中药芸香草为禾本科植物芸香草的全草。夏末初秋割取地上部分,晒干或晾干。
芸香草,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秆较细,丛生,高40~110厘米,直立,无毛。叶鞘无毛,基部者多破裂,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钝圆,长2~3毫米,先端多不规则地破裂;叶片狭线形,长达25厘米以上,宽1~5毫米,扁平或边缘外卷,两面具白粉。假圆锥花序稀疏,窄狭,长15~45厘米;总状花序孪生,成熟后叉开或向后叉开,带黑紫色,长1.5~2.5厘米,具3~5节,其下托以1.8~2.5厘米之佛焰苞;穗轴节间长约3毫米,边缘被白色短柔毛;同性对小穗之有柄者完全退化,或仅存一发育不良的颖;无柄的结实,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5.5~7.5毫米,基盘具白色短毛;第1颖先端具2微齿,具2脊,脊上部具极狭的翼,背面中部以下浅凹陷或微呈波状形皱折,脊间具2~4脉,第2颖舟形,先端急尖,边缘膜质或具小纤毛,脊上无翼;第1外稃较颖短1/3,极狭,先端具2裂齿,芒从齿间伸出,长约12毫米,中部膝曲,内稃缺如;雄蕊3,花药长约2.5毫米。花,果期9~10月。
全草长40~110厘米,茎秆丛生,细弱,外表灰绿色至深绿色,有时带紫色,节部膨大。叶片狭条形,长25~70厘米,宽1~6毫米,边缘有时外卷,两面均无毛,被白粉;叶鞘无毛,基部常破碎而内卷,内面浅红色;叶舌钝圆,长2~4毫米,膜质,先端多不规则破裂。具特异香气,味辛辣,嚼时有清凉麻舌感。以色灰绿,粗壮,叶多,香气浓烈者佳。 显微鉴别 茎横切成:表皮细胞1列,外壁稍厚,下皮纤维5~7列,细胞壁厚,木化,间有数个小形禾本得型维管束成轮状排列。中柱内维管束禾本科型,2~3轮排列,木质部排列成V形,原生木质部导管1~2个在末端,导管旁薄壁细胞有时皮裂,维管束周围有1~2列纤维细胞形成纤维束鞘。髓部宽广,由薄壁细胞组成。 叶横切面:上表皮由1列大型运动细胞组成,细胞方形或长方形。叶肉细胞分化不明显。维管事禾本科型,周围有薄壁细胞组成的鞘,上下两侧的表皮内方均有纤维群分布。下表皮细胞小,切向延长,有气孔和毛茸。
平喘作用:对于用组织胺喷雾法引起的豚鼠支气管痉孪,芸香草中所含的挥发油(芸香油)2.4毫升/千克肌肉注射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从芸香油中分离出来的胡椒酮在1.2毫升/千克时也有相同或更强的效果,而亚硫酸氢钠胡椒酮作用不显着。对离体豚鼠支气管平滑肌,芸香油和胡椒酮皆有明显的直接扩张作用,后者的作用比前者大1倍以上,比氨茶碱还强。亚硫酸氧钠胡椒酮的作用较弱且不稳定。
止咳作用:芸香油和胡椒酮(2.4毫升/千克,肌肉注射)对电刺激豚鼠喉上神经所致咳嗽反射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后者剂量减少一半时,作用仍比芸香油强。亚硫酸氢钠胡椒酮则无明显作用。芸香油或胡椒酮大剂量对豚鼠均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后者用至2.4毫升/千克时,有显着加强戊巴比妥钠的麻醉作用。因此它们的止咳作用是选择性地抑制咳嗽中枢,还是由于其一般的中枢抑制作用尚无定论。
抗菌作用:从老年慢性气管炎患者痰液中分离出的甲型,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8种细菌,用纸片法证明芸香油及胡椒酮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亚硫酸氢钠胡椒酮则无。所含胡椒酮对蛋清蛋白导致豚鼠过敏性支气管痉挛有明显的对抗作用,肌内注射0.8毫升/千克,可防止惊厥反应的发生,但部分豚鼠尚有呼吸困难或轻度紫疳症状,若肌内注射1.2毫升/千克,则可完全保护豚鼠不发生任何反应;胡椒酮气雾吸入1分钟,可对抗组胺引起豚鼠支气管的痉挛状态的平滑肌均有明显并不提高解痉效果;用其饱和水溶液进行豚鼠离体支气管灌注,对正常或痉挛作用,但延长吸入时间并不提高解痉效果;用其饱和水溶液进行豚鼠离体支气管灌注,对正常或痉挛状态的平滑肌均有明显的扩张作用;经豚鼠离体气管试验提示,胡椒酮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并非通用阻断组胺或乙酰胆碱受体。
芸香油的半数致死量在小鼠为5.7或6.75毫升/千克(灌胃),3.2毫升/千克(皮下)。家兔皮下注射芸香油饱和水溶液1.5毫升/千克或静脉注射2.5毫升/千克,各观察2周和1周未见明显影响。胡椒酮的半数致死量,小鼠4.32毫升/千克(灌胃),亚硫酸氢钠胡椒酮则力14,23克/千克。
取芸香草粉末1克,加乙醚10毫升,振摇约10分钟,滤过。滤液挥去乙醚至约1毫升,加2%2,4~二硝基苯肼的30%高氯酸溶液0.1毫升,油层显橙红色。
味辛;苦;性温。
解表;利湿;止咳平喘。主治风寒感冒;伤暑;吐泻腹痛;小便淋痛;风湿痹痛;咳嗽气喘。
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30~60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