铧尖草 中药铧尖草为植物长萼堇菜的全草

铧尖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乳痈;湿热黄疸;目赤目翳;肠痈下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妇女产后瘀血腹痛;蛇虫咬伤。
 

铧尖草

拼音名:Hua Jian Cao

别名:试剑草,铧口草,铧头草,紫花地丁,铧尖菜,箭头草,红公鸡相打,耳钩草,犁头草,鸡下颌草,鸡口舌,紫地丁,剪刀菜,犁咀菜。

中药铧尖草为堇菜科植物长萼堇菜全草。夏,秋季采集全草,洗净,除去杂质,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长萼堇菜,多年生草本,无地上茎。根茎垂直或斜生,较粗壮。叶基生,莲座状;叶柄长2~7厘米;托叶3/4与叶柄合生,分离部分披针形;叶片三角形,三角状卵形或戟形,长1.5~7厘米,宽1~3.5厘米,基部宽,向上渐狭,先端渐尖或尖,基部宽心形,两侧垂片发达,稍延于叶柄成狭翅。花淡紫色,有暗色条纹;花梗细弱,通常与叶片等长或稍高出于叶;萼片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基部附属物伸长,长约3毫米;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7~9毫米,侧方花瓣里面基部有须毛,距管状,长2.5~3毫米,直,末端钝;下方雄蕊背部的距角状;子房球形,花柱棍棒状,先端平,两侧具较宽的缘边,前方具明显的短喙。蒴果长圆形,长8~10毫米,无毛。花,果期3~11月。

 

药材性状

叶片三角状卵形或舌状三角形,基部宽心形,稍下延于叶柄,有两垂片,有的两面皆可见少数短毛。花距短囊形,长约2.5厘米。

 

鉴别方法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2~6列,长方形或多角形,切向延长,壁栓化并微木化。皮层细胞有棕黄色脂样物质,皮层和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和方棱晶;淀粉粒单粒和2~8复粒,球形,直径3~20μm;草酸钙方棱晶长径3.0~7.0μm,簇晶直径10~36μm。木质部导管为单纹孔,木化,直径28~40μm;管胞为具缘纹孔,木化,直径10~20μm,无木纤维。

叶表面观或断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平直,有乳头突起。气孔少,不等式。下表皮细胞民垂周壁稍弯曲,有明显串珠状增厚。气孔多数,不等式。两面均被单细胞毛茸,长125~250μm,直径25~50μm,表面有横向环形疣状突和纵向短线状突起。叶肉组织栅状细胞1~2列。栅状和海绵组织有树脂物质。

栅表比23.6,气孔指数16.7。

 

性味与归经

味苦;辛;性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利湿化瘀。主治疔疮痈肿;咽喉肿痛;乳痈;湿热黄疸;目赤目翳;肠痈下血;跌打损伤;外伤出血;妇女产后瘀血腹痛;蛇虫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