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Ku Zhi Guo Shi
英文名:Fruit of Downy Groundcherry
别名:苦蘵果。
中药苦蘵果实为茄科植物苦蘵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苦蘵,一年生草本,被疏短柔毛或近无毛,高30~50厘米。茎多分枝,分枝纤细。叶柄长1~5厘米;叶片卵形至卵状椭圆表,长3~6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或有不等大牙齿,两面近无毛。花单生于叶腋,花梗纤细;花萼钟状,5中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淡黄色,5浅裂,喉部常有紫斑,长4~6毫米,直径6~8毫米;雄蕊5,花药蓝紫色或有时黄色,长1.5毫米。浆果球形,直径1.2厘米,包藏于宿萼之内。宿萼膀胱状,绿色,具棱,棱脊上疏被短柔毛,网脉明显。种子圆盘状,长约2毫米。花,果期5~12月。
苦蘵果实水提物可使离体蟾蜍腹直肌等张收缩,大鼠空肠等张收缩,对离体蟾蜍心脏有负性变力,变时作用。对猫血压的影响与乙酰胆碱相似。这些作用均可被季铵酚或阿托品选择性阴断,色谱分析也证明水提物中含乙酰胆碱,并证明果实中乙酰胆碱含量平均为123μg/g。
味酸;性平。
解毒;利湿。主治牙痛;天疱疮;疔疮。
内服:煎汤,6~9克。外用:适量,捣汁涂。
《江西民间草药》治天疱疮。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