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火焰苞 中药高粱火焰苞为植物蜀黍的病穗

高粱火焰苞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
 

高粱火焰苞

拼音名:Gao Liɑng Huo Yan Bao

中药高粱火焰苞为禾本科植物蜀黍幼穗感染丝黑穗菌后产生的病穗

 

原形态

蜀黍,一年生草本。秆较粗壮,直立,高3~5米,横径2~5厘米,基部节上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40~70厘米,宽3~8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或微呈耳形,表面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有白粉,两面无毛,边缘软骨质,具微细小刺毛,中脉较宽,白色。圆锥花序疏松,主轴裸露,长15~45厘米,宽4~10厘米,总梗直立或微弯曲;主轴具纵棱,疏生细柔毛,分枝3~7枚,轮生,粗糙或有细毛,基部较密;每一总状花序具3~6节,节间粗糙或稍扁;无柄小穗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5~6毫米,宽3.5~4.5毫米,基盘纯,有髯毛;两颖均革质,上部及边缘通常具毛,初时黄绿色,成熟后为淡红色至暗棕色;第一颖背部圆凸,上部1/3质地较薄,边缘内折而具狭翼,向下变硬而有光泽,具12~16脉,仅达中部,有横脉,顶端尖或具3小齿;第二颖7~9脉,背部圆凸,近顶端具不明显的脊,略呈舟形,边缘有细毛;外稃透明膜质,第一外稃披针形,边缘有长纤毛;第二外稃披针形至长椭圆形,具2~4脉,顶端稍2裂,自裂齿间伸出一膝曲的芒,芒长约14毫米;雄蕊3枚,花药长约3毫米;子房倒卵形;花柱分离,柱头帚状。颖果两面平凸,长3.5~4毫米,淡红色至红棕色,熟时宽2.5~3毫米,顶端微外露。有柄小穗的柄长约2.5毫米,小穗线形至披针形,长3~5毫米,雄性或中性,宿存,褐色至暗红棕色;第一颖9~12脉,第二颖7~10脉。花果期6~9月。

 

功效与作用

主治吐血,便血:红痢,黑痢。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于

《*辞典》

药材信息

名称:高粱火焰苞
分类:其它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