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姜 共找到7味中药材。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廉姜”;也有地区称作:; 箭杆风; 小良姜; 姜汇; 姜叶淫羊藿; 九连姜; 中药廉姜为姜科植物华山姜的根茎。秋季采挖,除去茎叶,洗净,切段晒干。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消食;散寒止痛;活血;止咳平喘。主治胃寒冷痛;噎膈吐逆;腹痛泄泻消化不良;风湿关节冷痛;跌打损伤;风寒咳喘。   »查看“廉姜”详情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玉竹”;也有地区称作:黄蔓菁; 黄芝; 黄脚鸡; 马熏; 青粘; 连竹; 西竹; 虫蝉; 葳蕤; 葳参; 萎蕤; 萎yi; ; 节地; 笔管子; 竹节黄; 竹七根; 百解药; 王马; 玉术; 山玉竹; 尾参; 委萎; 女萎; 地节; 十样错; 乌萎; 中药玉竹为百合科植物玉竹的根茎。栽种3~4年后于8~9月收获,割去茎叶,挖取根茎,抖去泥沙,晒或炕到发软时,边搓揉边晒,反复数次,至柔软光滑,无硬心,色黄白时,晒干。有的产区则将鲜玉竹蒸透,边晒边搓,揉至软而透明时,晒干或鲜用。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滋阴润肺;养胃生津。主治燥咳;劳嗽;热病阴液耗伤之咽干口渴;内热消渴;阴虚外感;头昏眩晕;筋脉挛痛。   »查看“玉竹”详情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山橿根”;也有地区称作:副山苍; 中药山橿根为樟科植物山橿的根或根皮。全年均可采收,晒干或鲜用。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祛风解表;杀虫;止血。主治胃痛;腹痛;风寒感冒;风疹疥癣;治刀伤出血。   »查看“山橿根”详情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箭杆风”;也有地区称作:行杆; 竹节风; 小发散; 中药箭杆风为姜科植物花叶山姜的根茎。全年均可采,除去茎叶,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主治风湿胃痛;跌打损伤;腹泻;胃痛。   »查看“箭杆风”详情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山荸荠”;也有地区称作:长杆兰; 竹叶兰; 扁竹兰; 中药山荸荠为兰科竹兰属植物竹叶兰的球茎或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除湿利尿。主治跌打损伤,肝炎,膀胱炎,风湿疼痛,毒蛇咬伤;外用治痈疮肿毒。   »查看“山荸荠”详情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老虎姜”;也有地区称作:鸡头参; 算盘七; 盘龙七; 白药子; 惹涅; 中药老虎姜为百合科植物卷叶黄精的根茎。春,秋挖取根茎。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切片,晒干。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润肺养阴,健脾益气,祛痰止血,消肿解毒。治虚痨咳嗽,头昏,食少,遗精,盗汗,崩漏带下,产后体亏,吐血,衄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疮肿,瘰疬。 《陕西中草药》:补脾润肺,滋阴补肾,行气活血,收敛止血,拔毒杀菌。治脾虚少食,肺虚咳嗽,头昏体痛,遗精盗汗,崩漏白带,疮疖初起,瘰疬。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补肾益肺,益气滋阴。治产后气血虚弱。《西藏常用中草药》:补益脾胃,润肺生津。治诸虚不足,虚痨咳嗽,筋骨痿软。《宁夏中草药手册》:祛痰止血,消肿解毒。治咳嗽吐血,鼻出血,外伤出血,咽喉肿痛,疮疡肿毒。   »查看“老虎姜”详情
中药材山姜又称作“蘘荷”;也有地区称作:高良姜; 阳藿; 野老姜; 野生姜; 野山姜; 野姜; 连花姜; 观音花; 覆葅; 葍蒩; 莆苴; 苴莆; 芋渠; 良姜; 羊藿姜; 白蘘荷; 専苴; 土里开发; 嘉草; 中药蘘荷为姜科植物蘘荷的根茎。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片晒干。山姜的功效与作用: 活血调经;祛谈止咳;解毒消肿。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痈疽肿毒;瘰疬;跌打损伤;咳嗽气喘。   »查看“蘘荷”详情

官方推荐

  • 小叶鹅掌柴 中药小叶鹅掌柴为小叶鹅掌柴的全株
  • 雪里见 中药雪里见为植物雪里见的根茎
  • 蜂胶 中药蜂胶为蜜蜂修补蜂巢分泌的粘性物质
  • 深裂黄草乌 中药深裂黄草乌为深裂黄草乌的根
  • 肾经草 中药肾经草为毛葶玉凤花的块茎
  • 山尖菜 中药山尖菜为植物山尖子的全草
  • 樟木 中药樟木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
  • 粘人花根 中药粘人花根为波叶山蚂蝗的根
  • 木防己花 中药木防己花为植物木防己的花
  • 马草 中药马草为皱叶狗尾草的全草
  • 甲香 中药甲香为动物蝾螺及的厣
  • 象胆 中药象胆为亚洲象肝管未端的膨大部分
  • 炙甘草 中药炙甘草为甘草的炮制加工品
  • 露兜簕 中药露兜簕为植物露兜簕的根
  • 七里香 中药七里香为植物台琼海桐的根
  • 赤胫散 中药赤胫散为赤胫散和缺腰叶蓼的全草
  • 假地豆 中药假地豆为植物密子豆的全草
  • 驼乳 中药驼乳为动物双峰驼的乳汁
  • 灰包 中药灰包为真菌多形灰包的子实体
  • 野枇杷 中药野枇杷为毛桢楠的叶或根
  • 蜂蜡 中药蜂蜡为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