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笼草 中药猪笼草为植物猪笼草的茎叶

猪笼草的功效与作用: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消肿。主治肺燥咳血;感冒咳嗽;百日咳;黄疸;痢疾;尿路结石;亦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病;糖尿病;疮疡痈肿。
 

猪笼草

拼音名:Zhu Long Cao

英文名:Common Nepenthes,Herb of Common Nepenthes

别名:捕虫草,猴子埕,猴子笼,公仔瓶,猪仔笼,担水桶。

中药猪笼草为猪笼草科植物猪笼草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原形态

猪笼草,食虫草本,高1.5米。叶片椭圆状矩圆形,长9~20厘米,上面几无毛,下面沿中脉附近被蛛丝状柔毛,侧脉约6对自叶片下部向上伸出,近平行;卷须长2~16厘米;食虫囊近圆筒状,长6~12厘米,粗1.6~3厘米,盖近圆形或宽卵形,有2纵棱,棱上通常生缘毛;叶柄半抱茎,长2~6厘米。花红色或红紫色,雌雄异株;总状花序长20~40厘米,被长柔毛;萼片4,狭倒卵形,长4~7毫米,外面被柔毛;花瓣不存;雄蕊柱比萼片稍短,花药16~20,密集呈球状;雌蕊子房4室,椭圆形,花柱短,柱头4裂。蒴果长15~30毫米,萼片宿存,熟后开裂为4瓣果。种子丝状,两端尖,长达12毫米,花期4~11月。果期8~12月。

 

药材性状

猪笼草为干燥的茎,叶,尤以叶先端之囊状体为主。叶片纸质,完整叶片展平后长圆形或披针形,上表面灰褐色而紫晕,叶脉清晰,下表面暗棕色;主脉凸出延长成卷须,约与叶等长,卷须先端连一囊状体;囊状体多已压扁,囊先端连一囊盖,外表面棕褐色至棕黄色,较皱缩,内表面红棕色至黄棕色,平滑,密布腺点,囊的底部常残存昆虫尸体碎片。

 

性味与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肺;胆;胃经。

 

功效与作用

润肺止咳;清热利湿排石;解毒消肿。主治肺燥咳血;感冒咳嗽;百日咳;黄疸;痢疾;尿路结石;亦可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病;糖尿病;疮疡痈肿。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捣烂敷。

 

各家论述

  • 《陆川本草》:消炎,解毒,行水,治水肿,痢疾,疮痈,溃疡红肿,虫咬伤,并治跌打。
  • 《广东中药》:清肺部燥火,治咳血。
  •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利湿,化痰止咳。治黄疸型肝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尿路结石,高血压,感冒咳嗽,百日咳。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猪笼草
分类:叶类
别名:猴子笼猴子埕猪仔笼捕虫草担水桶公仔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