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梅叶 中药五色梅叶为植物马樱丹的叶或嫩枝叶

五色梅叶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治痈肿毒疮;湿疹;疥癣;皮炎;跌打损伤。
 

五色梅叶

拼音名:Wu Se Mei Ye

别名:臭金凤叶,五色花叶,毛神花叶。

中药五色梅叶为马鞭草科植物马樱丹嫩枝叶。春,夏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马缨丹,直立或蔓性灌木。植株有臭味,高1~2米,有时呈藤状,长可达4米 。茎,枝均呈四方形,有糙毛,常有下弯的钩刺或无刺。单叶对生;叶柄长约1厘米;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9厘米,宽1.5~5厘米,基部楔形或心形,边缘有钝齿,先端渐尖或急尖,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具小刚毛,侧脉约5对。头状花序腋生,花序直径1.5~2.5厘米;花序醒粗壮,长于顺柄;苞片披针莆,长为花萼的1~3倍,有短柔毛;花萼筒状,先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橙色,粉红色至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厘米,两面均有细短毛,直径4~6厘米;雄蕊4,内藏果实圆球形,成熟时紫黑色。全年开花。

 

药理作用

解热,抗肿瘤等作用 叶含有的马缨丹烯A有解热作用;含有的毛蕊花甙在体外有抗微生物,免疫抑制和抗肿瘤作用,又是大鼠脑蛋白激酶C抑制剂。另含有的生物碱能降低狗的血压,加快加深呼吸并引起战栗;兴奋大鼠肠管而抑制子宫活动。

免疫作用:给羊灌服五色梅叶粉200毫克/(kg·d),连续110天,能显着抑制中毒羊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也显着降低脾网状内皮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

毒性 五色梅是世界十大有毒杂草之一。小牛,羊,水牛等乳畜喂饲五色梅叶后可致慢性中毒而死亡。从叶中分离的毒素成分马缨丹烯A和B,分别给羊口服产生的中毒剂量为65~75毫克/千克和200~300毫克/千克,且马缨丹烯A在叶中含量高,故马缨丹烯B对反刍动物中毒似不重要。给兔灌服叶6克/千克或毒素125毫克/千克,可引起黄疸,厌食和便秘,血浆非结合型胆红素,尤其结合型胆红素增加,天冬氨酸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光镜病理检查,肝细胞浊肿,肝门纤维化,胆管扩张并增生;肾小球间质细胞增生,肾小管变性,肾小管内皮细胞浊肿,核团缩。豚鼠灌服毒素125毫克/千克或口服叶粉,在48小时内产生黄疸,光致敏,肝肾损伤,高胆红素血症,商叶赤素血症,血浆尿素氮含量显着升高,酸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肝和肾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豚鼠中毒的肝脏蛋白和DNA的含量降低,脂质含量增加,显着提高肝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微粒体酶的活性,胞液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也降低,溶酶体酶漏出。家畜五色梅中毒可用皂粘土或活性炭口服作为解毒剂。

 

药材毒性

五色梅是世界十大有毒杂草之一。小牛,羊,水牛等乳畜喂饲五色梅叶后可致慢性中毒而死亡。从叶中分离的毒素成分马缨丹烯A和B,分别给羊口服产生的中毒剂量为65~75毫克/千克和200~300毫克/千克,且马缨丹烯A在叶中含量高,故马缨丹烯B对反刍动物中毒似不重要。给兔灌服叶6克/千克或毒素125毫克/千克,可引起黄疸,厌食和便秘,血浆非结合型胆红素,尤其结合型胆红素增加,天冬氨酸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增加。光镜病理检查,肝细胞浊肿,肝门纤维化,胆管扩张并增生;肾小球问质细胞增生,肾小管变性,肾小管内皮细胞浊肿,核团缩。豚鼠灌服毒素125毫克/千克或口服叶粉,在48小时内产生黄疸,光致敏,肝肾损伤,高胆红素血症,高叶赤素血症,血浆尿素氮含量显着升高,酸性磷酸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明显增加;肝和肾脏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提高。豚鼠中毒的肝脏蛋白和DNA的含量降低,脂质含量增加,显着提高肝线粒体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与药物代谢有关的微粒体酶的活性,胞液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也降低,溶酶体酶漏出。家畜五色梅中毒可用皂粘土或活性炭口服作为解毒剂。

 

性味与归经

味辛;苦;性凉;无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祛风止痒。主治痈肿毒疮;湿疹;疥癣;皮炎;跌打损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 ;或捣汁冲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或绞汁涂。

 

用药宜忌

内服不宜过量。孕妇及体弱者禁服。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五色梅叶
分类:叶类
别名:臭金凤叶毛神花叶五色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