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节风 中药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的全株或根

肿节风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治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争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
 

肿节风

拼音名:Zhong Jie Feng

别名:观音茶,接骨木,九节风,驳节茶,鸭脚节,山牛膝,九节兰,节骨茶,接骨莲,竹茶,珍珠兰,九节草,野靛,九节茶,学士茶,接骨丹,接骨草,接骨金粟兰,铜脚灵仙。

中药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全株。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草珊瑚,常绿半灌木,高50~150厘米。茎数枝丛生,绿色,节部明显膨大。叶对生;叶柄长0.5~1.5厘米,基部合生成鞘状;托叶钻形;叶片草质,椭圆形,卵形至卵状披外形,长6~17厘米,宽2~6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粗锐锯齿,齿尖有一腺体,两面无毛。穗状花序顶生,分枝,连总花便长1.5~4厘米;苞片三角形;花黄绿色;雄蕊1,肉质,棒状至圆柱状,花药2室,生于药隔上部之两侧,侧向或有时内向;雌蕊1,由1心皮组成;子房球形或卵形,无花柱,柱头近头状。核果球形,直径3~4毫米,熟时亮红色。花期6~7月,果期8~10月。

 

药材性状

全株长40~150厘米。主根粗短,直径l-2厘米,支根甚多,长而坚韧。茎圆柱形,直径约0.5厘米,多分枝,节部膨大;表面深绿色或棕褐色,具细纵皱纹,粗茎有稀疏分布的皮孔;质脆,易折断,断面谈棕色,边缘纤维状,中央具棕色疏松的髓或中空。叶对生,叶柄长0.5~1厘米,软硬,基部合生抱茎;叶片薄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表面光滑,上面棕色或灰绿色,下面色较淡,边缘具粗锯齿,齿尖有黑褐色腺体,叶脉在两面均隆起。枝端常有棕色的穗状花序,多分校。气微香,味微辛。以茎,叶色绿者为佳。

 

鉴别方法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外侧有2~3列厚角细胞,内侧为7~10列薄壁细胞,有少数油细胞和含鞣质细胞散在;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多边形至类圆形,纹孔明显。韧皮部外侧纤维束呈新月形,壁厚,木化,每束纤维两侧常有1~4个切向延长的大形厚壁细胞;韧皮部狭窄;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多为管胞,径向排列。初生射线宽4~5列细胞,次生射线宽1~2列细胞。髓大,有少数鞣质细胞散在,有时可见大形石细胞单个或成群存在;老茎髓部中心常中空。

叶横切面:表皮外被厚用质层,下表皮可见气孔。栅栏组织细胞1列,细胞短小,不通过主脉;海绵组织有少数油细胞散在。主脉向上方略隆起,向下方突出,上下表皮内侧有l-2列厚角细胞;维管束1~2个,外韧型,其内,外侧均有发达的纤维群,纤维壁厚,木化;石细胞不规则多角形,单个或成群分布于薄壁组织中。

理化鉴别 (1)取肿节风粉末0.5克,置试管中,加锌粉少许和0.5%氯化铵溶液2滴,微火加热至干,在试管口盖以一小片在5%对二甲氨基本甲醛和20%三氯乙酸苯溶液中浸润过的滤纸,继续微火加热约lmin,滤纸显粉红色至紫色圆斑。(检查琥珀酸及延胡索酸)(2)取肿节风粉末少许,加乙醇0.5毫升,置水浴中微热,取滤液点于滤纸上,干燥后在紫外光灯下观察,显亮蓝色荧光,氨熏后,显黄色荧光。(检查黄酮类)

 

性味与归经

味苦;辛;性平;归心,肝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治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妇女痛经;产后瘀滞腹痛;肺炎;争性阑尾炎;急性胃肠炎;菌痢;胆囊炎;脓肿;口腔炎;风湿痹痛。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研末调敷;或煎水熏洗。

 

药材制剂

肿节风片,肿节风注射液,血康口服液。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