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子 中药望江南子为植物望江南的种子

望江南子的功效与作用: 清肝,健胃,通便,解毒。主治目赤肿痛,消化不良,头晕头胀,胃痛,痢疾,便秘,痈肿疔毒。
 

望江南子

拼音名:Wang Jiang Nan Zi

英文名:Coffee Senna Seed

别名:槐豆,金花豹子,金豆子,野鸡子豆,水爪豆,羊角豆,金角子,金角儿,风寒豆,黄豇豆,江南豆。

中药望江南子为豆科植物望江南种子。10月果实成熟变黄时,割取全株,晒干后脱粒,取种子再晒干。

 

原形态

望江南,灌木或半灌木,高1~2米。分枝少,无毛。叶互生,偶数羽状复叶,长约20厘米;叶柄离基部约2毫米处有1枚大而褐色,圆锥形的腺体;小叶具短柄,膜质,4~5对,叶片卵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4~9厘米,宽2~3.5厘米,先端渐尖,有缘毛,基部近于圆形,稍偏斜,全缘,上央密被细柔毛,下面无毛。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长约5厘米;苞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卵形,早落;萼片不相等;5片,分离;花黄色,直径1.5~2厘米,花瓣5,倒卵形,先端圆形,基部具短狭的爪;雄蕊10,发育雄蕊7,3枚不育,无花药;子房线形而扁,被白色长毛,花柱丝状,内弯,柱头截形。荚果扁平,线形,褐色,长10~13厘米,宽8~9厘米,稍内弯,边加厚。种子30~40颗,长1~1.5厘米,卵形,稍扁,淡褐色,有光泽,种子间有薄的横隔膜。花期4~8月,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

望江南子呈卵形而扁,一端稍尖,长径3~4毫米,短径2~3毫米,暗绿色,中央有淡褐色椭圆形斑点,微凹,有的四周有白色细网纹,但贮藏后渐脱落而平滑,先端具斜生黑色条状的种脐。质地坚硬。气香,有豆腥味,富粘液。

 

药理作用

种子有致泻作用,与含大黄素有关;并有明显的毒性,与含毒蛋白有关,但因具有抗原性质,狗可得到免疫。小鼠,大鼠,马喂饲种子或注射苯提取物均表现毒性。其他作用参见望江南条。

 

药材鉴别

取望江南子粉末0.5克,加氯仿10毫升,水浴上回流加热15分钟,放冷,滤入分液漏斗中,加氢氧化钠试液10毫升,振摇,氢氧化钠层显红色。

 

性味与归经

味甘苦;性凉;有毒;归肝;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肝,健胃,通便,解毒。主治目赤肿痛,消化不良,头晕头胀,胃痛,痢疾,便秘,痈肿疔毒。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内服:煎汤,6~9克;研末,1.5~3克。

 

药材处方

  • 《福建中草药》 治疟疾: 望江南子炒后研末,每次服二至三钱,日二次。
  • 《福建民间草药》 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或视物不明: 羊角豆子五钱至一两,冰糖一两,酌冲开水炖服。
  • 《福建中草药中》 治高血压: 望江南子炒焦研末,每次一钱,砂糖酌量,冲开水代茶常服。
 

各家论述

  • 《福建民间草药》:益肝,明目。治肝火迫眼,红肿羞明。
  • 《纲目拾遗》:治疔,痈。
  • 李承祜《药用植物学》:健胃,利尿,解热,补血,止痢。
  • 《现代实用中药》:健胃整肠。治下痢腹痛,慢性便秘,头胀。
  • 《江西中药》:治胃痛,消化不良。
  • 《药材学》:治哮喘。种子炒后治疟。
  • 《广西中药志》:清肝,明目,治头晕。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