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芽 中药谷芽为植物稻的颖果经发芽而成

谷芽的功效与作用: 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治食品店积停滞;脚气浮肿;胀满泄泻;脾虚少食。
 

谷芽

拼音名:Gu Ya

英文名:Rice-grain Sprout,Millet Sprout

别名:蘖米,稻芽,谷蘖,稻蘖。

中药谷芽为禾本科植物的颖果经发芽而成。

 

原形态

稻,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米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毫米,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厘米,宽6~15厘米。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毫米,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毫米,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毫米;雄蕊6;花药长2毫米;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

性状鉴别果实呈稍扁的长椭圆形,两端略尖,长6~9毫米,宽约3毫米。外种坚硬,表面黄色,具短细毛,有脉5条。基部有白色线形的浆片2枚,长约2毫米,淡黄色,膜质,由一侧的浆片内伸出淡黄色弯曲的初生根。内释薄膜状,光滑,黄白色,内藏果实,质坚,断面白色,有粉性。气无,味微甜。

 

药材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白色。胚乳细胞含有淀粉粒,单粒呈不规则的多角形,边缘尖锐,直径2~10μm,偶见凹形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由多数单粒组成,全角多呈卵圆形。外稃上可见单细胞非腺毛,长150~250μm。

理化鉴别:取谷芽粉末2克,加水4毫升置乳钵中研磨,静置片刻,吸取上层清液,滤过。滤液点于滤纸上,喷洒前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的供箱中,放置l-2分钟,呈现紫色斑块。(2)取上述的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苯胺一邻苯二甲酸试剂,在105℃烘5分钟,呈现棕色斑点。

 

药理作用

谷芽所含的β-淀粉酶能将糖淀粉完全水解成麦芽糖,α淀粉酶则使之分解成短直链缩合葡萄糖,但谷芽所含的α-和β-淀粉酶量较少,其消化淀粉的功能不及麦芽。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脾;胃经。

 

功效与作用

消食化积;健脾开胃。主治食品店积停滞;脚气浮肿;胀满泄泻;脾虚少食。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大剂量30克;或研末。

 

用药宜忌

胃下垂者忌用。《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

 

各家论述

  • 《食物本草会纂》:除烦消食。
  • 《本经逢原》:谷芽,启脾进食,宽中消谷,而能补中,不似麦芽之克削也。
  • 《本草纲目》:快脾开胃,下气和中,消食化积。
  • 《中药材手册》:治脾虚,心胃痛,胀满,热毒下痢,烦渴,消瘦。
  • 《本草经疏》:蘖米即稻蘖也。具生化之性,故为消食健脾,开胃和中之要药,脾胃和则中自瘟,气自下,热自除也。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谷芽
分类:果实类
别名:谷蘖蘖米稻蘖稻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