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 中药山茶花为山茶科植物山茶的花

山茶花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瘀肿。主治吐血;衄血;带下;烫伤;跌扑损伤;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
 

山茶花

拼音名:Shan Cha Hua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Camellia

别名:曼阳罗树,一捻红,耐冬,宝珠山茶,红茶花,宝珠花。

中药山茶花为山茶科植物山茶。4~5月花朵盛开期分批采收,晒干或抗干。在干燥过程中,要少翻动,避免破碎或散瓣。

 

原形态

红山茶 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幼枝棕色,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8~15毫米;叶片革质,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6厘米,光瑞渐尖而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两面均无毛,叶干后带黄色。花两性,单生或对生于叶腋或枝顶,大红色,径5~8厘米;萼片5,宽卵圆形,外被白色柔毛;花瓣5~7,栽培品种多重辩,有白,淡红等色,花瓣近圆形,先端有凹缺,基部稍连合;雄蕊多数,外侧花丝基部连合,附着于花瓣基部,内侧离生;子房上位,无毛,花柱先端3裂。葫果近球形,径2.2~3.2厘米,果皮厚,光滑无毛,室背开裂。种子近球形,有角棱,长l.88~2.5厘米,暗褐色。花期4~5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花蕾卵圆形,开放的花呈不规则扁盘状,盘径5~8厘米。表面红色,黄棕色或棕褐色,萼片5片,棕红色,革质,背面密布灰白色绢丝样细绒毛;花瓣5~7或更多,上部卵圆形,先端微凹,下部色较深,基部连合成一体,纸质;雄蕊多数,2轮,外轮花丝连合成一体。气微,味甘。以色红,未开放者为佳。

 

药理作用

山茶甙予大鼠或小鼠口服1~3个月,可抑制移植性软组织肿瘤的生长,并抑制9,10~二甲基1,2~苯骈蒽引起的成横纹肌细胞瘤的形成。

 

性味与归经

甘;苦;辛;涩;凉;归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散瘀;消瘀肿。主治吐血;衄血;带下;烫伤;跌扑损伤;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末麻油调涂。内服:煎汤,5~10克;或研末。

 

各家论述

  • 《本经逢原》:山茶,吐血,衄血,下血为要药。生用能破宿生新,入童便炒黑则能止血。朱震亨:吐血,衄血,肠风下血,并用红者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调服,可代郁金。
  • 《纲目》:汤火伤灼,研末麻油调涂。
  • 《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肠风,清肝火,润肺养阴。
  • 《百草镜》:凉血,破血,止血。消痈肿跌扑,断久痢,肠风下血,崩带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疮。
  • 《医林纂要》:补肝缓肝,破血去热。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