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花 中药蔷薇花为植物野蔷薇的花

蔷薇花的功效与作用: 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主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痈疖,月经不调,吐血,衄血,口疮。
 

蔷薇花

拼音名:Qiang Wei Hua

英文名:Flower of Japanese Rose

别名:刺花,柴米米花,白残花

中药蔷薇花为蔷薇科植物野蔷薇。5~6月花盛开时,择晴天采集,晒干。

 

原形态

野蔷薇 攀援灌木,小枝有短,粗稍弯曲皮刺。小叶5~9,近花序的小叶有时3,连叶柄长5~10厘米;托叶篦齿状,大部贴生于叶柄;小叶片倒卵形,长圆形或卵形,长1.5~5厘米,宽0.8~2.8厘米,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近圆形或楔形,边缘有锯齿,上面无毛,下面有柔毛,小叶柄和轴有散生腺毛。花两性;多,朵簇排成圆锥状花序,花直径1.5~2厘米;萼片5,披针形,有时中部具2个线形裂片;花瓣5,白色,宽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雄蕊多数;花柱结合成束。果实近球形,直径6~8毫米,红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花朵大多破碎不全;花萼披针形,密被绒毛;花瓣黄白色至棕色,多数萎落皱缩卷曲,平展后呈三角状卵形,长约1.3厘米,宽约1厘米,先端中央微凹,中部楔形,可见条状脉纹(维管束)。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上,黄色,卷曲成团。花托小壶形,基部有长短不等的花柄。质脆易碎。气微香,味微苦而涩。

 

药材鉴别

取粗粉1克,加甲醇15毫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镁粉少许与盐酸1滴,溶液渐显樱红色。(检查黄酮类)

粉末特征:淡黄白色。上表皮乳突呈馒头状或类三角形,表皮细胞呈类多角形,类方形。螺纹导管直径14~25μm。花粉粒类圆形,椭圆形,淡黄棕色,直径28~42μm,可见3个萌发孔及1~3个萌发沟,外壁薄,光滑。草酸钙簇晶直径28~42μm。

 

性味与归经

苦,涩;凉;归胃;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暑,和胃,活血止血,解毒。主治暑热烦渴;胃脘胀闷,痈疖,月经不调,吐血,衄血,口疮。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6克。

 

用药宜忌

《纲目拾遗》:刘克中云,香烈大耗真气,虚人忌服之。

 

药材处方

  • 《上海常用中草药》治暑热胸闷,吐血口渴,呕吐不思饮食: 白残花一钱五分至三钱。 煎服。
  • 《群芳谱》治疟疾: 野蔷薇花,拌茶煎服。
 

各家论述

  • 《医林纂要》:干之可罨金疮,去瘀生肌。
  •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暑热,顺气和胃,解渴,止血。
  • 《现代实用中药》:芳香健胃。
  • 《南宁市药物志》:治泄泻,下痢。
  • 《纲目拾遗》:治疟,妇人郁结吐血。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蔷薇花
分类:花类
别名:白残花柴米米花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