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囊草 中药泡囊草为茄科植物泡囊草的全草

泡囊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毒;咽喉肿毒;鼻渊,聤耳。
 

泡囊草

拼音名:Pao Nang Cao

英文名:Root or herb of Common Physochlaina

别名:大头狼毒。

中药泡囊草为茄科植物泡囊草全草。初夏植物生长茂盛期采全草,阴干。

 

原形态

泡囊草,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肉质肥大。茎直立,自基部丛生,被毛。叶互生;叶柄长2~6厘米,被长柔毛,茎下部叶鳞片状,中部及上部叶卵形,阔卵形或三角状阔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通常阔楔形,而沿叶柄下延,全缘或微波状。伞房花序顶生,有鳞片状苞片;花萼钟形,裂片5,短,紫色;花冠钟形,筒长1~2厘米,5裂,裂片长圆形,长约1厘米;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中部;雌蕊花柱丝状。蒴果中部以上环裂,包藏在膨大的宿存萼内。种子多数,扁肾状。花期4~5月,果期6~7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凉;有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主治痈肿疮毒;咽喉肿毒;鼻渊,聤耳。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0.3~0.6克;或研末。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泡囊草
分类:全草类
别名:大头狼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