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Mu Li
英文名:Oyster Shell
别名:蛎蛤,古贲,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蛎房,蚝山,蚝莆,左壳,蚝壳。
中药牡蛎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长牡蛎及大连湾牡蛎,密鳞牡蛎等的贝壳。牡砺收获期是在每年的5~6月,即牡砺生殖腺高度发达而又未进行繁殖,软体部最肥时进行。采收时,将牡蛎捞起,开壳去肉,取壳洗净,晒干。
近江牡蛎,贝壳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或略长,壳坚厚,较大者壳长100~242毫米,高70~150毫米,左壳较大而厚,背部为附着面,形状不规则。右壳略扁平,表面环生薄而平直的鳞片,黄褐色或暗紫色,1~2年生的个体,鳞片平薄而脆,有时边缘呈游离状;2年至数年的个体,鳞片平坦,有时后缘起伏略呈水波状;多年生者鳞片层层相叠,甚为坚厚。壳内面白色或灰白色,边缘常呈灰紫色,凹凸不平,铰合部不具齿,韧带槽长而宽,如牛角形,韧带紫黑色。闭壳肌痕甚大,位于中部背侧,淡黄色,形状不规,常随壳形变化而异大多为卵圆形或肾脏形。
长牡蛎,贝壳呈长条形,坚厚,一般壳长140~330毫米,高57~115毫米,长比高约大3倍,已知最大的长达722毫米。左壳稍凹,壳顶附着面小,右壳较平如盖,背腹缘几乎平行,壳表面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自壳顶向后缘环生排列稀 疏的鳞片,略呈波状,层次甚少,没有明显放射肋。壳内面瓷白色,韧带槽长而宽大,闭壳肌痕大,位于壳的后部背侧,呈棕黄色马蹄形。
大连湾牡蛎,贝壳略呈三角形,壳坚厚,一般壳长55~63毫米,宽95~130毫米,壳顶尖,至后缘渐加宽。右壳较扁平,如盖状,壳顶部鳞片趋向愈合,较厚;渐后腹缘鳞片渐疏松,且起伏呈波状,无显着放射肋。壳表面淡黄色,杂以紫褐色斑纹,左壳突起,自顶部开始有数条粗壮放射肋,边缘肋上的鳞片坚厚翘起。壳内而凹陷如合状,白色,铰合部小,韧带槽长而深呈长三角形。闭壳肌痕白色或带紫色,位于背后方。
密鳞牡蛎,贝壳呈圆形或卵圆形,壳坚厚,一般长46~122毫米,高58~138毫米。左壳较大而凹氏陷,壳顶为附着面,形状常不规则。右壳顶部鳞片愈合,较光滑,渐向腹缘鳞片环生渐密,薄,脆呈片状,以覆瓦状紧密排列,有放射肋多条,使腹缘略呈波状,壳表面灰青色混杂紫褐色。壳内面白色,稍带珍珠样光泽。铰合部两侧常有小齿1列,约5~8个。韧带槽较短,呈三角形。闭壳肌痕较大。
近江牡蛎,呈圆形,卵圆形,三角形等。左壳凹陷,大而厚;右壳平坦,稍小。历史潮流壳外表面稍不平,有灰,紫,棕,黄等色。环生同心鳞片,幼体者鳞片薄而脆,多年生长者,鳞片厚而坚。内表面白色,边缘有时淡紫色。质硬,断面层状明显,厚2~10毫米。无臭,味微咸。
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长10~50厘米。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两侧无小齿。左壳凹下很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较小。
大连湾牡蛎,呈类三角形,背腹缘呈八字形。右壳外面淡黄色,具疏松的同心鳞片,鳞片起伏成波浪状,内面白色。左壳同心鳞片坚厚,自壳顶部放射肋数个,明晃,内面凹下呈合状,铰合面小。断面厚0.3~13毫米,层次不明显角质层重叠。
密鳞牡蛎,贝壳圆形或卵圆形,较大,右壳较平坦,壳顶较光滑,其他部分有薄而脆的鳞片排列。左壳腹缘环生坚厚的同心鳞片,放射肋粗大,壳面灰色混杂紫,褐,青色。壳内白色,微具珍珠光泽。闭壳肌痕大,极明显。断面厚0.3~12毫米,层纹较明显。
将贝壳折断或锯开成三种断面。纵断面为与生长线相垂直方向;横断面为与生长线相平行方向;表平行断面为贝壳自然平放的方向。将上述三种断面平放磨石上薄至显微镜下能看清为一层结构时,置90%乙醇-95%乙醇-无水乙醇各10分钟,乙醚30分钟,二甲苯10分钟后封片镜检。
近江牡蛎,叶片状结构,叶片不规则并弯曲,宽5~10μ,紧密排列。
大连湾牡蛎,叶片不规则弯曲,宽3~11μm,平行排列,偶有细小的交错。粉末米色,微粒多聚集,分散的微粒多呈不规则条状,边缘不整齐,从微透明的片状微粒中可见细微的叶片状结构。
密鳞牡蛎,叶片不规则并弯曲,宽2~10μm,平行排列,略显交错。
粉末灰白色,微粒多呈不规则的条将,片状,边缘平直不整齐。
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味咸;性微寒;归肝;肾经。
平肝潜阳;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主治眩晕耳鸣;惊悸失眠;瘰疬瘿瘤;症瘕痞块;自汗盗汗;遗精;崩漏;带下。
内服:煎汤,15~30克,先煎;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干撒或调敷。
牡蛎多服久服,易引起便秘和消化不良。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