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i Mu Pi
英文名:Pear Bark
中药梨木皮为蔷薇科植物白梨沙梨或秋子梨等的树皮。春,秋季节均可剥皮。春季由于树液流动,皮层容易剥落,钽质量较差;秋季8~9月采剥,则品质较优。在成龄树上剥皮可采用环状剥皮或一定面积条状剥皮,将剥下的树皮,按规格的宽度截成条状,晒干。
白梨,乔木,高达5~8米。树冠开展;小枝粗壮,幼时有柔毛;二年生的枝紫褐色,具稀疏皮孔。叶柄长2.5~7厘米;托叶膜质,边缘具腺齿;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5~11厘米,宽3.5~6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宽楔形,边缘有带刺芒尖锐齿,微向内合拢,初时两面有绒毛,老叶无毛。伞形总状花序,有花7~10朵,直径4~7厘米总花梗和花梗幼时有绒毛,花梗长1.5~3厘米;花瓣卵形,长1.2~1.4厘米,宽1~1.2厘米,先端呈啮齿状,基部具短爪;雄蕊20;长约花瓣的一半;花柱5或4,离生,无毛。果实卵形或近球形,微扁,褐色。花期4月。果期8~9月。
沙梨,本种与白梨的区别为:叶片基部圆形或近心;果实褐色。花期4月,果期8月。
秋子梨,本种与2种的区别为:叶形大,长5~10厘米,宽4~6厘米,叶边刺芒长;花柱5;果实黄色,果梗长1~2厘米。花期5月,果期8~10月。
树皮呈卷筒状,槽状或不规则片状,长短,宽窄不一,厚1~3毫米。外表面灰褐色,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较大突起的皮孔;内表面棕色或棕黄色,较平滑,有细纵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较平坦。气微,味苦涩。
苦;涩;凉;归肺;肝;胆经。
清热解毒。主热病发热,疮癣
内服:煎汤,3~9克;或研末,每次3克。
《简易方论》治伤寒温疫,已发未发:用梨木皮,大甘草各一两,黄秫谷一合(为未),锅底煤一钱。每服三钱,白汤下,日二服。
《纲目》:解伤寒时气。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