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草 中药苦草为水鳖科植物苦草的全草

苦草的功效与作用: 燥湿止带;行气活血。主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
 

苦草

拼音名:Ku Cao

英文名:Herb of Eelgrass, Herb of Spiral Wildcelery

别名:带脚小草,小节草,带子扎,水鳖苦草,扁草,韭菜草,面条草,水苗。

中药苦草为水鳖科植物苦草全草

 

原形态

苦草,多年生沉水草本。葡匐枝纤细。叶基生;无柄;叶片长条形,随水深浅而长短不一,长可达2米,短不及15米,宽5~20毫米,绿色或略带紫红色,质薄,半透明,全缘或有尖锐锯齿。花单性,雌雄异株;雄花佛焰苞长1.5~2厘米,每 佛焰苞内含雄花200余朵或更多,开放时雄花从苞中脱出,浮于水面上,萼片3,大小不等,成舟形;雌花佛焰苞绿色或暗紫色,长1.5~2厘米,梗纤细,长30~50厘米,开花时伸出水面,受精后花序柄旋卷,将子房带入水中,萼片3,绿紫色,花瓣白色。果实圆柱形,长5~30厘米。种子倒长卵形,有腺毛状凸起。花期8~9月。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温;归脾,肝经。

 

功效与作用

燥湿止带;行气活血。主治带下色白;产后恶露不尽。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6~10克。

 

各家论述

  • 《本经逢原》:苦草,香窜,味苦伐胃,气窜伤脑,膏粱柔脆者服之,减食作泻,过服则晚年多患头风。昔人畏多产育,以苗子三钱,经行后,曲淋酒服,则不受妊,伤血之性可知。
  • 《本草纲目》:妇人白带煎汤服。又主好嗜干茶不已,面黄无力,为末,和炒脂麻不时干嚼之。
  • 《本经逢原》:理气中之血,产后煎服,能逐恶露。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