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里香 中药九里香为植物九里香和小叶九里香的茎叶

九里香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脘疼痛;跌扑肿痛;疮痈;蛇虫咬伤。
 

九里香

拼音名:Jiu Li Xiang

英文名:Common Jasminorange,Leaf and Twig,Leaf and twig of Common Jasminorange

别名:千里香,满山香,五里香,千只眼跌打,臭千只眼,过山香,千只眼,水万年青,千枝叶。

中药九里香为芸香科植物九里香小叶九里香茎叶。生长旺盛期结合摘心,整形修剪采叶,成林植株每年采收枝叶1~2次,晒干。

 

原形态

九里香,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3~8米。树皮苍灰色,分枝甚多,光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9枚,卵形,倒卵形至近菱形,长2~8厘米,宽1~3厘米,先端钝或钝渐尖,有时微凹,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光亮,下面青绿色,密生腺点,腺点干后褐黑色,中脉凸出,均无毛,纸质或厚纸质。3至数花的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轴近于无毛;花大,直径达4厘米,极芳香;花柄细长;萼片5,三角形,长约1~2毫米,宿存;花瓣5,白色,倒披针形或狭长圆形,长2~2.5厘米,有透明腺点;雄蕊8~10,长短相间;子房上位,2室,每室有2胚珠,花往长4~6毫米,柱头极增广,常较子房宽。浆果米红色,球形或卵形,长12~20毫米,厚5~10毫米,先端尖锐;有种子1~2颗,种皮具棉质毛。花期4~6月,果期9~11月。

小叶九里香 ,与九里香不同处:奇数羽状复叶,具小叶3~7,小叶片较小,倒卵形,长2~4.5厘米,宽1~2厘米,中脉在两面不凸出,革质较厚;花序有花较多,花较小,直径2~3厘米,雄蕊及雌蕊均较短小;花药背面有2颗突起的小腺体。子房每室仅1胚珠。果实较小,长8~10毫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

 

药材性状

九里香嫩枝呈圆柱形,直径1~4毫米,表面深绿色。质韧,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羽状复叶有小叶3~9片,小叶片多卷缩,破碎,完整者展争后呈卵形,椭圆形或近菱形,长2~7厘米,宽1~3.5厘米,最宽处在中部以下,深绿色,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略偏斜,全缘,上表面有透明腺点,小叶柄短或近无柄;质脆。有的带有顶生或腋生的聚伞花序,花冠直径约4厘米。气香,味苦,辛,有麻舌感。

小叶九里香小叶片最宽处通常在中部以上,先端圆或钝。均以叶多,色绿,香气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茎叶煎剂有局部麻醉作用,12.5%浓度用于浸润麻醉,效果尚好,唯局部刺激性较大。对麻醉犬的血压,呼吸无显着影响。

从九里香石油醚提取物中分得一种不含氮的结晶性成分(分解点91~92℃),对离体鼠肠有明显的松弛作用,能对抗组胺,氯化钡所致的平滑肌痉挛,但对乙酰胆碱引起的平滑肌痉挛无对抗作用。

九里香中分得一种糖蛋白,给孕期12~16日的孕兔腹腔注射10毫克/千克或羊膜腔注射3毫克/胚胎,可使孕兔终止妊娠。

同属植物麻绞叶(M.Koenigii)对人的致病性真菌,有特异的抑制作用。

 

鉴别方法

叶横切面:九里香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长方形。叶肉组织不等面型。栅栏细胞2~3列,不通过中脉,内含多数草酸钙簇晶,直径12~20μm。中脉向上微隆起,于下方突出,下表面内侧有4~5列厚角组织。维管束半月形,双韧型,导管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排成狭缝状,上方纤维和导管约占1/3:其上下两侧有纤维束,纤维壁厚,木化。油室多数,圆形,直径80~120μm。

薄层色谱:取九里香粉末2克,加甲醇20毫升,回流15分钟,趁热滤过,浓缩液作供试液;另以新九里香素,橙皮内酯水合物,九里香乙素及九里香丙素作对照品。分别点祥于同一硅胶G-0.7%CMC薄层板上,用氯仿-乙酸-水(4:1:1)展开后,量紫外光灯(254~365nm)下检视。供试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辛;微苦;性温;小毒;归心;肝;肺经。

 

功效与作用

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解毒消肿。主治胃脘疼痛;跌扑肿痛;疮痈;蛇虫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6~12克;或入散剂;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用药宜忌

广西中药志:阴虚火亢者忌用

 

药材处方

《福建中草药》治湿疹:九里香鲜枝叶,水煎,擦洗患处。

 

各家论述

  • 《生草药性备要》:止痛,消肿毒,通窍,能止疮痒,去皮风,杀疥。
  • 《岭南采药录》:患百子痰打,用叶一撮,捣烂煮粥,和糖服之。
  • 《广西中药志》:行气止痛,活血散瘀。治跌打肿痛,风湿,气痛。
  • 《本草纲目》引傅滋《医学集成》治肚痈,以九里香草捣碎浸酒服,疑即九里香。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