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谷草 中药鸡谷草为禾本科植物竹节草的全草或根

鸡谷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腹痛泄泻暑热小便赤涩;风火牙痛;金创肿痛;毒蛇咬伤。
 

鸡谷草

拼音名:Ji Gu Cao

英文名:Herb of Aciculate Chrysopogon

别名:竹节草,紫穗茅香,粘人草,过路蜈蚣草,鬼谷草,草子花,粘身草,蜈蚣草。

中药鸡谷草为禾本科植物竹节草全草。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鸡谷草,多年生草本。具根茎及匍匐茎。秆直立,高约50厘米。叶鞘无毛或鞘口疏生柔毛,多聚集跨生于匍匐茎上,茎生者短于节间;叶舌短小,长约0.5毫米;叶片生于匍匐茎和秆基者,长达8厘米,宽3~6毫米,茎生者甚退化,基部圆形,先端钝,两面无毛或基部疏被柔毛,边缘小刺状粗糙。圆锥花序直立,线状长圆形,长5~9厘米,带紫色;分枝细弱,向上直升,长1.5~3厘米,数枚轮生于1节;无柄小穗线形,从中部以上渐狭窄,先端钝,长约4毫米,具有4~6毫米而被锈色短柔毛之基盘;第1颖具2脊,脊部微隆起,脊之上部具刺状小纤毛,第2颖舟形,先端渐尖并有小短芒 ,其脊上部具有刺状小柔毛;第1外稃稍短于颖,第2外稃等长而较窄于第1小花者,先端全缘具4~7毫米的直芒;雄蕊3,花药长0.8毫米;雄蕊具分离花柱;有柄小穗长约6毫米,具长2~3毫米而无毛之柄,颖纸质,披针形,具3脉;雄蕊3,花药长约2.5毫米。花,果期6~10月。

 

药材性状

全草长20~50厘米,根状茎细长圆柱形,横走,先端有地上匍匐茎。秆直立,有少数分枝。叶互生完整叶片条形,长约8厘米,宽3~6毫米,先端钝,基部圆形,两面无毛或基部疏生柔毛,边缘粗糙,小刺状。圆锥花序穗状,长5~9厘米,带紫色,气微,味淡。

 

性味与归经

味微苦;甘;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感冒发热;腹痛泄泻暑热小便赤涩;风火牙痛;金创肿痛;毒蛇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鲜品30~60克。

 

各家论述

  • 《广州植物志》:治毒蛇咬伤,取其根与酒等量煎服。
  • 《广西民间常用草药》:清热利水,消肿止痛。治金创肿痛,湿热腹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