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楤木 中药红楤木为五加科植物棘茎楤木的根及根皮

红楤木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行气;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胃脘胀痛;疝气;崩漏;骨髓炎;痈疽;蛇咬伤。
 

红楤木

拼音名:Hong Song Mu

英文名:Root-bark of Spinystem Aralia

别名:红老虎刺,鸟不踏,红刺筒,红鸟不宿,红叶雨伞刺,红刺党,刺茎楤木,红毛刺桐,红鸟不踏刺,红刺桐,虎椒刺,千枚针,红叶大猫刺。

中药红楤木为五加科植物棘茎楤木根皮。全年或秋,冬季挖取根部,或剥取根皮,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棘茎楤木,小乔木,高约3米。分枝密生细直的刺,刺长7~14毫米。叶互生;柄长25~40厘米,疏生短刺;托叶和柄基部合生,栗色;叶为二回羽状复叶,长35~40厘米或更长,每羽片有小叶5~9,基部有小叶1对,叶片膜质至薄纸质,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披针形,长4~1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侧生小叶基部有时略歪斜,两面均无毛,下面灰白色,边缘疏生细锯齿,侧脉6~9对。由多数伞形花序组成顶生的圆锥花序,长30~50厘米,主轴和分枝有糠屑状毛,后毛脱落;伞形花序有花12~20朵,稀更多,总花梗长1~5厘米,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厘米;花萼无毛,边缘有5个小齿;花白色,花瓣5,卵状三角形,雄蕊5,花丝长约4毫米;子房5室,花柱5;离生。核果球形,浆果状,熟果黑色,直径2~3毫米,有5核,花柱宿存,长1~1.5毫米。花期6~8月,果期9~11月,

 

性味与归经

味微苦;辛;性平。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活血行气;解毒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肿痛;骨折;胃脘胀痛;疝气;崩漏;骨髓炎;痈疽;蛇咬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各家论述

金华《常用中草药单方验方选编》:活血破瘀,祛风行气,清热解毒。治跌打损伤,骨折,妇女败血,骨髓炎,痈疽,狂犬咬伤,风湿痹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