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黄柏 中药刺黄柏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的根和茎

刺黄柏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痢疾;腹泻;目赤肿痛;除;劳热骨蒸;咯血;头晕;风湿痹痛;痈肿疮疡。
 

刺黄柏

拼音名:Ci Huang Bo

英文名:root of Slenderstalk Mahonia,root of Chinese Mahonia,Slender-stalk Mahonia

别名:老鼠刺,木黄连,野黄芩,刺黄芩,山黄芩。

中药刺黄柏为小檗科植物密叶十大功劳细梗十大功劳滇刺黄柏长阳十大功劳。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原形态

密叶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达2米,老芭灰色,断面呈淡黄绿色。叶为奇数羽状复叶;叶柄 短,扁阔;托叶线开,长约1厘米;叶革质,小4~7对,叶片卵状椭圆形至长椭圆形,长4~7厘米,宽1~1.5厘米,先端长尖,基部楔形或稍偏斜,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淡绿色,边缘具刺状2~7对,叶脉在下面不明显。总状花序长6~12厘米,3~7个簇生茎顶,花梗长约3毫米,小苞片卵形,长约2毫米;萼片9,排成3轮,呈花瓣状,外轮萼片卵形,中轮及内轮萼片卵状椭圆形;花瓣6,卵状长椭圆形,较花萼为短;雄蕊6;雌蕊1,几无花柱,柱头头状;子房1室,内含2粒胚珠。浆果卵圆形,长约7毫米,蓝色,有白粉。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细梗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1~2米。茎直立,断面呈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5~7片,厚革制裁;叶片椭圆形,椭圆状倒卵形,基部小叶较小,向上渐大,长4~1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呈刺状,基部楔形,每边有2~5个疏锯齿,齿端呈刺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被蜡状白粉,侧生小叶无柄,顶生小叶有柄,长3~7厘米。总状花序长约20毫米,2~3个簇生,由芽鳞的腋内抽出;花梗细,丝状,长约1厘米,小苞片1;萼片9,排成3轮,卵形;化工深紫色,较稀疏,花瓣6,椭圆形,基部有1对蜜腺;雄蕊6,离生;子房卵开,柱头扁平,中间微凹,无花柱。浆果卵形,暗蓝色。花期8~9月,果期10~12月。

滇刺黄柏 常绿灌木,m。茎直立,树皮粗糙,褐色,断面黄色。叶互生;羽状复叶,长25~50厘米,小叶通常9~16对,多时有21对;叶片卵圆状披针形,长达8厘米,先端长尖,具刺,基部宽楔形或近截形,边缘有2~3个刺状锯齿,上面绿色,下面共同绿色,网脉不明显。总状花序长达20厘米,3~5枝簇生于茎顶;萼片9,每轮3片,花黄色,直径约5毫米,花瓣6,基部有1对蜜腺。浆果圆球形,熟时蓝黑色,被白粉。花期3~4月,果期6~8月。

长阳十大功劳 常绿灌木,高约1米。叶互生;羽状复叶,小叶7~11片;叶片卵形,长1.5~5厘米,宽1~3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圆形或近楔形,边缘有针刺齿3~4;顶生小叶柄长1.5~2.5厘米,椭圆状披针形,长可达10厘米,宽3~3.5厘米。总状花序长5~7厘米,常3个簇生花序巷片长1厘米;花梗长4毫米;外萼处长圆状卵形,中萼片卵形,内萼片椭圆形;花瓣倒卵形,长6毫米,宽3毫米,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3.5毫米;子房有2个胚珠。浆果椭圆形,长约1.5厘米,直径约1厘米,被粉,无宿存花柱。花期7~8月,果期9~11月。

 

药材性状

干燥根呈圆柱形,直径约1.5厘米,表面棕黄色,有纵纹。断面鲜黄色,木质部黄白色。质坚硬。气微香,味苦。

 

性味与归经

味苦;性寒;归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痢疾;腹泻;目赤肿痛;除;劳热骨蒸;咯血;头晕;风湿痹痛;痈肿疮疡。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 《草木便方》:通利二便,清利头目,除风热。治疯狗咬伤,杀虫。
  • 《天宝本草》:清火退热。治目内翳症,颠狂。
  • 《福建民间草药》:解热,除骨蒸。治耳鸣,头晕。
  • 《四川中药志》:清热,解毒。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及风湿红肿。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刺黄柏
分类:根茎类
别名:野黄芩老鼠刺木黄连山黄芩刺黄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