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Han
英文名:blood clam
别名:魁陆,魁蛤,伏老,血蚶,毛蛤,复累,瓦屋子,蚶子。
中药蚶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毛蚶等的肉。捕得后,洗净,沸水略煮,去壳取肉用。
魁蚶,贝壳斜卵圆形,坚厚,一般壳长80~104毫米,高62~85毫米,大者长可达122毫米,高102毫米。两壳合抱,左壳比右壳稍大,极膨胀,壳顶突出,向内弯曲,稍超过韧带面。韧带梭形,具黑褐色角质厚皮。背部两侧略呈钝角,壳前缘及肤缘均呈圆形;后缘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宽,平滑整齐,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44条较多见,生长轮脉明显,壳面白色。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60~70枚,中间者细小直立,两端渐大而外斜。闭壳肌良明显,前痕小,卵形;后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显,鳃黄赤色。壳边缘厚,有与放射肋沟相应的齿状突起。
泥蚶,贝壳卵圆形,极坚厚,壳长43毫米左右,高36毫米左右,两壳相当膨胀,宽度略小于高度。两壳顶间的距离较远,壳表放射肋发达,共18~21条,肋上具有极显着的断续颗粒状结节,此结节在壳边缘部分不甚明显,壳内面灰白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深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40个。前闭壳肌痕较小,呈三角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毛蚶,贝壳长卵圆形,质坚厚,壳长54毫米左右,高46毫米左右,两壳极膨胀,宽为高的3/4~4/5,右壳比左壳稍小,背侧两端略有棱角,壳顶稍偏前方,两壳顶间的距离中等。壳表放射肋30~35条,肋凸较密,呈方形小结节,左壳上较明显。壳表面被有棕褐色绒毛状壳皮,外皮常易磨损脱落,使壳面常有白色。壳内面白色或灰黄色,边缘具有与壳面放射肋相应的齿和沟。铰合部直,铰合齿约50个,中间小而密;两侧大而疏。前闭壳肌痕小略呈马蹄形,后闭壳肌痕为卵圆形。
味甘;性温;归脾;胃经。
补气养血;温中健胃。主治痿痹;胃痛;消化不良;下痢脓血。
内服:煎汤,10~30克。
不可多食;内有湿热者慎服。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