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松 中药甘松为植物甘松的根和根茎

甘松的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
 

甘松

拼音名:Gan Song

英文名:Nardostachyos Root and Rhizome,Rhizome of Spoonleaf Nardostachyos,Rhizome of Chinese Nardostachys,Chinese Nardostachys

别名:甘香松,香松。

中药甘松为败酱科植物甘松宽叶甘松根茎。春,秋二季采收,愉秋季采者为佳。采挖后去净泥沙,不可用水洗,以免损失香气。除去殖茎及细根,晒干或阴干。

 

原形态

甘松,多年生草本,高20~35厘米。全株有强烈松脂样香气。基生叶较少而疏生,通常每丛6~9片,叶片窄线状倒披针形或倒长披针形,长6~20厘米,宽4~10毫米,先端钝圆,中以下渐窄略成叶柄状,基部稍扩展成鞘,全缘,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主脉三出。聚伞花序呈紧密圆头状;总苞2片,长卵形;小苞片2,甚小;花萼5裂,齿极小;花粉红色;花冠筒状,先端5裂,基部偏突;雄蕊4,伸出花冠;子房下位,花柱细长,伸出花冠外,柱头漏斗状。瘦果倒卵形,长约3毫米,萼突破存。花期8月。

宽叶甘松,本种与甘松的区别在于:根茎密被叶鞘纤维;丛生叶长是匙形或线状倒披针形,长达25厘米,宽达2.5厘米,基部渐窄而为叶柄。茎生叶下部的椭圆形至倒卵形,是部下延成叶柄,上部的叶无柄。花后花序主轴和侧轴多数不明显伸长。果实被毛。花期6~8月。

 

药材性状

甘松多弯曲,上粗下细,长5~18厘米。根茎短,上端有残留茎基,外被多层枯叶殖基,呈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棕黑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有的数条交结,并列或分枝,长6~16厘米,直径0.3~1厘米;表面皱缩,棕褐色,有细根和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叶苦,辛,有清凉感。以条长,根粗,香气浓者为佳。

 

药理作用

中枢镇静作用:甘松香对蛙,兔有与缬草相似的镇静作用,而毒性较后者为强。宽叶甘松之挥发性物质亦有相似的镇静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安定作用,但毒性较缬草为大。其有机溶媒提取物对小鼠,大鼠,猫口服或腹腔注射,可引起镇静,升压,以乙醇提取物效力最高,大剂量有毒,1.5~3.75克/千克可致死。缬草酮在拮抗最大电休克方面的作用强于大仑丁及宽叶甘松挥发油,但对五甲烯四氮唑性惊厥,则并无保护作用。

抗心律失常作用:2.1.对氯化钠所致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用18只体重250~500克大白鼠,随机分组,8只对照,10只用药,先用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0.3克/千克),仰位固走,切开一侧颈静脉,并插入导管供注射药物用。描记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由颈静脉注入2毫克/千克0.8%氯化钠,通常可立即出现心律失常,轻者为室性早搏,重者甚至发展为室扑,室颤等。对照组8只中7只心律失常持续8~23分钟(14.5±5.1),1只持续时间较久,超过60分钟。用药组一般在心律失常出现1~2分钟后,由颈静脉注入2~4毫升/千克50~100%甘松,结果表明甘松能对抗氯化钠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

对抗家兔由氯仿-肾上腺引起的心律失常作用:实验按文献方法,用体重1.5~2kg家兔。仰位固定后用氯仿进行吸入麻醉至角膜反射刚消失(约为三期一级)时,描记正常心电图Ⅱ导联后,立即由耳缘静脉快速注入0.01%盐酸肾上腺素0.5毫升/千克,并观察心电示波器和记录心电图Ⅱ导联,待出现心律失常后,由静脉注射25%甘松溶液2毫升/千克,并在注射甘松后的5,10,15分钟时分别再由耳静脉重复注入上述剂量的肾上腺素。仍按上述方法记录心电图Ⅱ导联,以观察是否诱发心律失常,结果表明,甘松有对抗家兔于氯仿-肾上腺素诱发的心律失常。

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50%甘松乙醇提取液2毫升/千克静脉注射,结果表明有对抗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

缬草酮有抗心律不整的作用,且为一较安全的药物。对异位性室性节律(冠状动脉二期结扎术后的不麻醉犬)的抑制,强于奎尼丁及甘松挥发油;而在损伤性心房扑动及乌头碱性心房颤动方面的抑制,则与奎尼丁相同。

对离体兔心房不应期的作用:实验按Covier介绍的方法取体重1~1.5kg幼兔,击头致昏后开胸取出心脏,立即置入盛有氧的乐氏液的培养皿中,游离左心房,然后将此标本一端穿线打结并留长线,另一端钩在一特制的铂依金的刺激双电极上,放入盛有不断通氧的恒湿(30℃)乐氏溶液的浴槽内,标本上端的长线与肌力传感器相连,并通过757~1型多导生理监视仪与记录仪相连以记录其收缩曲线,刺激电极的另一端与YSD-4型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连接,待标本稳定30分钟左右,以每分钟64次的频率,强度20V左右及波宽2~6米s等参数进行刺激,调节两次刺激脉冲间隔,测定标本恒定的不应期,然后用乐氏液配制的0.05%甘松溶液置换浴槽中乐氏液,以后每隔5分钟测定其不应期。实验结果表明,该浓度的甘松有明显延长心房不应期作用,其延长幅度在13~34%之间,而浓度增加1倍(0.1%),虽不应期仍有所延长,但收缩幅度有所减弱,表明甘松对心肌有直接的抑制作用。

宽叶甘松香挥发油对离体兔心房不应期,损伤刺激引起的麻醉狗心房扑动,以及因乌头碱,乙酰胆碱引起的狗心房纤维颤动等有抗心律不齐作用,但比奎尼丁为弱,延长反拗期,减慢传导方面的作用,也弱于奎尼丁。在对小鼠急性静脉注射的毒性,也较奎尼丁为小。对洋地黄引起的室性心律不整,无保护作用。

对心血管的作用:甘松注射液(包括挥发油及水提醇沉部分)2克/千克静脉注射,使兔心率减慢,并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减轻T波的升高。给狗静脉注射挥发油0.1~1.0毫克/千克,狗血压下降1.9995~3.9996kPa,可持续数小时之久;能减弱心脏收缩力和加快心率,并有一定抗肾上腺和扩末梢血管的作用。

对平滑肌的作用:在给豚鼠喷射组织胺的前,后,应用宽叶甘松可使支气管扩张。醇提取物在离体平滑肌器官上(小肠,大肠,子宫,支气管),具有拮抗组织胺,5~羟色胺及乙酰胆碱的作用;还能拮抗氯化钡或氯化钠引起的痉挛,故对平滑肌尚有直接作用。临床上用治哮喘,咳嗽,下泻,腹痛等可能与此有关。

甘松注射液16.7,40,60克/千克静脉注射,增强小鼠耐缺氧能力。

其他作用:宽叶甘松挥发油有微弱的抗菌,驱风及解痉作用,对皮肤,粘膜无局部刺激性。宽叶甘松给兔皮下注射,兔表现对刺激的反应迟钝,困倦,食欲减退。甘松醇提取物有降压和抗溃疡作用。

 

鉴别方法

  • 取甘松粗粉0.5克,加石油醚5毫升,振摇,放置过夜,滤过。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残渣加浓硫酸数滴,显红棕色。
  • 取甘松粉末50克,提取挥发油。取挥发油0.1毫升加乙醇2.4毫升稀释,再加2,4~二硝基苯肼试剂0.5毫升振摇后放置,析出橘红色沉淀。

 

根横切面:外财为数个同心性的木栓组织环,常脱落,仅剩下最内一圈。中柱维管束系统常有炸数个木栓组织环分割成2~6束,每束由数个同心性的木栓组织环包围部分韧皮部与木质部。根的较老部分,由于束间组织死亡裂开而互相脱离,形成若干个独立的束。木栓细胞含黄色或棕黄色挥发油。

根茎横切面:维管束成不连续的环状排列;髓部中心有石细胞群,石细胞类圆形;石细胞群周围有木栓组织不绕。

 

 

性味与归经

味辛;甘;性温;归脾;胃经。

 

功效与作用

理气止痛;醒脾健胃。主治脘腹胀痛;不国民饮食;牙痛;脚气。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6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感想末敷;或泡水含漱;或煎汤外洗。

 

用药宜忌

气虚血热者忌服。

 

药材处方

  • 《鸡峰普济方》松香气:燥湿化痰;
  • 《圣济总录》风疳虫牙方:驱风杀虫;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大七香丸:脾胃虚寒;
  • 《普济方》甘松汤:湿脚气。
  • 《经效济世方》肾虚齿痛方:漱口。
 

各家论述

  • 《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 《本草汇言》:甘松,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入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开胃消食之功。入八珍散,三合粉中,治老人脾虚不食,久泻虚脱,温而不热,香而不燥,甘而不滞,至和至美,脾之阳分用药也,与山柰合用更善。
  • 《本草求真》:甘松,虽有类山柰,但山柰气多辛窜,此则甘多于辛,故书载能入脾开郁也。
  • 《本草正义》:甘松,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需之药。颐自定霍乱药酒方,用伊打和酒精,浸取浓汁,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极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通经,无出其右。此固向来治药物学者之所未知者也。
  • 《本草拾遗》:主黑皮ganzeng,风疳齿gu,野鸡痔。
  • 《日华子本草》:治心腹胀,下气。
  • 《开宝本草》:主恶气,卒心腹痛满。
  • 王好古:理元气,去气郁。
  • 《纲目》:治脚气膝浮,煎汤淋洗。
  • 《现代实用中药》:适用于头痛,腹痛及精神忧郁等证,并能驱蛔,凡因蛔虫而发惊痫者,用此有效。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甘松
分类:根茎类
别名:香松甘香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