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草 中药大黄草为植物长圆叶艾纳香的全草

大黄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急性支气管炎;肠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多发性疖肿。
 

大黄草

拼音名:Dai Huang Cao

别名:大红草,白叶。

中药大黄草为菊科植物长圆叶艾纳香全草。夏,秋季采收,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长圆叶艾纳香,多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主根纺锤状。茎分枝,具条棱,上部被较密长的毛,节间长2~4厘米。基部叶常小于中部叶;中部叶长圆形或狭椭圆状长圆形,长9~14厘米,宽3.5~5.5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楔状渐狭,的无柄,边缘狭反卷并有硬重锯具有,上面被短柔毛,下面被稀疏长柔毛;中脉两面凸起,侧脉5~7对;上部叶渐小,无柄,长圆状披针形或长圆形,长4~5.5厘米,宽1~1.5厘米,边缘具尖齿或角状疏齿,稀全缘。头状花序多数,排成顶生开展的疏圆锥花序;花序柄长达2厘米,被密长柔毛;总苞球状钟形;总苞片约4层,绿色,外层线状披针形,背面被线状披针形,背面被密长柔毛,中,内层线形或线状披针形,背面被柔毛;花托蜂窝状,被白色粗毛;花黄色;雌花多数,花冠细管状,檐状3~4齿裂;两性花较少数,花冠管状,檐部5裂,被白色疏毛和密腺体。瘦果圆柱形,被疏白色粗毛,具条棱;冠毛白色,糙毛状。花期8月至翌年4月。

 

药材性状

茎具条棱,下部被疏毛或脱毛,上部被较必密且长的毛。叶多皱缩,完整叶长圆形或苌圆状披针形,基部楔状渐狭,顶端短尖或钝,边缘狭及卷并有不规则的硬重锯齿,两面被柔毛,中脉凸起,网脉在下面明显。总苞于状钟状;总苞片绿色,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尾尖,边缘干膜质,背面被柔毛;花托被白色粗毛。花黄棕色,多数脱落。味苦,微辣。

 

性味与归经

味苦;微辛;性凉。

 

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利水消肿。主治急性支气管炎;肠炎;痢疾;急性肾炎;尿路感染;多发性疖肿。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鲜品捣敷。内服:煎汤,15~30克。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大黄草
分类:全草类
别名:白叶大红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