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Cheng Rou
英文名:Razor Clam
别名:蛏肠。
中药蛏肉为竹蛏科动物缢蛏的肉。全年均可采捕。捕得后,洗净,去壳,取肉,鲜用或晒干。养殖者于春季播种后,当年7月,8月即可由获。产区多制成蛏干,系将鲜蛏在海水中洗净后,置于名册人干煮至壳张开,剥开蛏壳,洗去泥沙,晒1~2天,至蛏肉呈淡黄色即成。
缢蛏,贝壳长圆柱形,薄而脆,几半透明,一般壳长40~85毫米,高约为长的1/3,宽为长的1/5~1/4。壳顶略靠背缘前端,约壳长的1/3处。背腹缘近平行,前后端稍圆,两壳关闭时前端开口。于壳顶稍后有棕黑色的纺锤状韧带,短而突出。自壳顶起斜向腹缘的中央部有一条凹沟,故名缢蛏。壳表被有一层黄绿色壳皮,顶部壳皮常脱落而呈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白色,壳顶下面有与壳表斜沟相应的隆起。铰合部小,左壳具3枚主齿,中央1枚较强大,分叉;右壳具2枚主齿,前面1枚与壳面垂直,后面1枚向后倾斜。外套痕显着,外套窦宽,深,前端呈圆形。闭壳肌痕三角形,前痕较小;后痕较大。足部发达,两侧扁,呈斧状,尖端平,形成一椭圆形的跖面。水管2条,长而分开,末端均有触手。
味咸;性寒;归心;肝;肾经。
补阴;清热;除烦。主治产后虚损;烦热口渴;盗汗。
内服:煮食,50~100克(鲜品可用至250克)。
不宜生食。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