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Bai Fu Zi
英文名:giant typhonium rhizome
别名:禹白附,鸡心白附,麻芋子,牛奶白附,野半夏,野慈菇。
中药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带根块茎作种的栽种当年可收获,不带根的要多种1年。冬季倒苗后,挖起块茎,小的作种,大的加工作药。将块茎堆积发酵,使外皮皱缩易脱,装在箩筐里,放在流水里踩去粗皮,晒干。亦有不去粗皮,切成2~3毫米厚的薄片,晒干。
独角莲,多年生草本,植株常较高大。地下块茎似芋艿状,卵形至卵状椭圆形,外被暗褐色小鳞片。叶1~7(与年限有关);叶柄肥大肉质,下部常呈淡粉红色或紫色条斑,长达40厘米;叶片三角状卵形,戟状箭形或卵状宽椭圆形,长10~40厘米,宽7~30厘米,初发时向内卷曲如角状,后即开展,先端渐尖。花梗自块茎抽出,绿色间有此红色斑块;佛焰苞紫红色,管部圆筒形或长圆状卵形,顶端渐尖而弯曲,檐部卵形,长达15厘米;肉穗花序位于佛镂苞内,长约14厘米;雌花序和中性花序各长3厘米左右;雄花序长约2厘米;附属器圆柱形,直立,长约6厘米,紫色,不伸出佛焰苞外;雄花金黄色,雄蕊有2花药,药室顶孔开裂;中性花线形,下垂,淡黄色;雌花棕红色。浆果熟时红色。花期6~8月,果期7~10月。
块茎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厘米,直径1~3厘米,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很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
薄怪色谱:白附子粉末1克,加石油醚(60~90℃)100毫升,冷浸一昼夜,吸取上清液30μl点样:以β-谷甾醇作对照。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氯仿-甲醇(9.5:0.5)展开,用10%磷钼酸乙醇液喷雾,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外显相同色斑。
粉末特征:类白色。淀粉粒单粗球形或类球形,直径4~29μm,脐点点状,裂缝状,人字状,十字状,三叉状状或星状,大粒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2个分粒组成,有的1个较大分粒与2~4个小分粒复合。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柬存在于类圆形或长圆形粘液细胞中,针晶束长约全116μm。螺纹及环纹导管,直径9~46μm。
块茎横切面:木栓细胞有时残存。基本组动外侧有大型粘液腔及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长28-84μm;维管束散列,以外韧型为多见,偶有周木型。薄壁细含有众多淀粉粒。
味辛;甘;性温;有毒;归胃;肝经。
祛风痰;通经络;解毒镇痛。主治口眼歪斜;中风痰壅;偏头痛;破伤风;瘰疬结核;毒蛇咬伤;痈肿。
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研末调敷。内服:煎汤,3~6克;研末服0.5~1克,宜炮制后用。
血虚生风,内热生惊及孕妇禁服。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