鳣鱼 中药鳣鱼为动物蝗鱼的肉

鳣鱼的功效与作用: 益气养血。主治病后体虚;筋骨无力;贫血;营养不良。
 

鳣鱼

拼音名:Zhan Yu

英文名:Northern snakehead

别名:鳣,含光,蜡鱼,玉版鱼,鲟鱑鱼,黄鱼,阿八儿忽鱼,颊鱼。

中药鳣鱼为鲟科动物蝗鱼。四季均可捕捞,捕杀后,取肉鲜用。

 

原形态

蝗鱼,体长约2米,大者可长达5米以上。头略呈三角形,吻长而较尖锐,前端略向上翘,头部表面被有多数骨板。口宽大,弧形下位,前方有吻须2对。眼小,距吻端较近。左右鳃膜彼此相连,并向腹面伸展。体被菱形骨板5行,骨板上有尖锐微弯的棘,背行骨板较大,黄色,10~16块;体侧骨板黄褐色,32~46块;腹侧骨板8~12块;腹鳍基部后有不太明显的骨板1~2块。其他部分光滑无鳞。背鳍43~57,后位;臀鳍26~36,起点在背鳍的后部下方;尾鳍歪形,上叶长而尖。体背青黑色,两侧黄色,腹面灰白色。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平;归肺;肝经。

 

功效与作用

益气养血。主治病后体虚;筋骨无力;贫血;营养不良。

 

使用方法

内服:煮食,适量。

 

用药宜忌

不宜久食。

 

各家论述

  • 《饮膳正要》:利五藏,肥美人。
  • 《医学人门》:醒酒。
  • 《医林纂要》:壮筋骨,长气力。
  • 《随息居饮食谱》:补虚,令人肥健。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