饴糖 中药饴糖为用高梁等粮食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饴糖的功效与作用: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主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饴糖

拼音名:Yi Tang

英文名:Malt Sugar

别名:饧,胶饴,软糖,饧糖,糖稀。

中药饴糖为用高梁,米,大麦,小麦,粟玉米等含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

 

原形态

饴糖有软,硬之分,软者为黄褐色浓稠液体,粘性很大;硬者系软饴糖经搅拌,混入空气后凝固而成,为多孔之黄白色糖饼。

 

药材性状

味甘,药用以软饴精为佳。饴糖以浅黄,质粘稠,味甘无杂味,为上品,干硬名饧,不堪入药。

 

药理作用

饴糖具有麦芽糖的一般作用,临床观察有滋养,止咳,止腹绞痛作用。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与作用

缓中;补虚;生津;润燥。主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

 

使用方法

内服:烊化冲入汤药中,30~60克;熬膏或入丸剂。

 

用药宜忌

湿热内郁,中满吐逆忌服。

 

各家论述

  • 《注解伤寒论》《内经》曰,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胶饴,大枣,甘草之甘以缓中也。
  • 《本草纲目》甘属土,肾病毋多食甘。甘伤肾,肾痛而齿落,皆指此类也。
  • 《本草经疏》饴糖,甘入脾,而米麦皆养脾胃之物,故主补虚乏,仲景建中汤用之是也。肺胃有火则发渴,火上炎,迫血妄行则吐血,甘能缓火之际,则火下降而渴自止,血自去也。
  • 《药征续编》胶饴之功,盖似甘草及蜜,故能缓诸急。考征小建中汤证曰腹中急痛,又曰里急,又曰妇人腹中痛。大建中汤证曰上下痛而不可触近。黄芪建中汤证曰里急。依此三方,则胶饴能治里急,夫腹中急痛,腹中痛,岂非里急矣乎。
  • 《本经疏证》人身一天地也,嘘故纳新,环周不休,气之道也;十二经脉,十五大络,血之道也。其资皆禀于脾,则虚乏者,不可谓非脾气不给矣。脾气不给,参,芪,术。草皆能资助之,此独何借于饴糖?夫《别录》补虚乏已下,遂继之以止渴,去血。则芪,术者,皆与渴无干,且术能去湿,不能滋燥,芪能充外,不能充内,参,草能充内,且滋燥矣,又与血无干,以是见此虚此乏,断非参,芪,术,草所能补矣。虽然,虚乏而气不能行且渴者固多,又何以知有当去不去之血。夫仲景用饴糖,多在建中汤,建中汤证多有腹痛,此血当行不行之验也。是故饴糖非能去瘀血也,能治血当行不行为腹痛者耳。故《伤寒》,《金匮》用建中处甚多,然止云治腹痛,不云下瘀血。
  • 《名医别录》主补虚乏,止渴,去血。
  • 《千金·食治》补虚冷,益气力,止肠鸣,咽痛,除唾血,却咳嗽。
  • 盂诜:补虚止渴,健脾胃气,去留血,补中。
  • 《日华子本草》益气力,消痰止嗽,并润五脏。
  • 《圣惠方》解乌头,天雄,附子毒。
  • 《本草蒙筌》和脾,润肺,止渴,消痰,治喉鲠鱼骨,疗误吞钱环。
  • 《本草汇言》治中焦营气暴伤,眩晕,消渴,消中,怔忡烦乱。
  • 《长沙药解》补脾精,化胃气,生津,养血,缓里急,止腹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饴糖
分类:其它类
别名:饧糖软糖胶饴糖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