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七 中药野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的根

野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野三七

拼音名:Ye San Qi

别名:香刺,白三七,土三七,竹节七。

中药野三七为五加科植物屏边三七。秋季挖取块根,除去泥沙及细根,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

屏边三七,多年生草本,高45~55米。根茎匍匐,有结节,并具凹陷的茎痕;根块状纺锤形。茎基鳞片宿存,叶互生,掌状复叶,3片轮生于茎顶;叶柄长4~7厘米,无毛;托叶卵形,长约2毫米;小叶5,少有7,羽状分裂,裂片不等大,中部的较大,两端的较小,长6~12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阔楔形至近圆形,偏斜,边缘具锯齿和刚毛,上面脉上疏生刚毛。伞形花序单生于茎顶,有50~80朵花,花梗长8~10厘米,无毛,花萼5齿裂,无毛;花淡绿色,花瓣5,长卵形至长椭圆形;雄蕊5,花丝与花瓣等长或稍长;子房下位,2室,花柱2,结合成1个,柱头稍膨大而微弯。核果状浆果,球状肾形,直径约8毫米,成熟后红色。种子2颗,近球形,白色,直径2~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性味与归经

味微苦;甘;性温。

 

功效与作用

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风湿痛;咳血;外伤出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病后虚弱;肺痨。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9克;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研末敷。

 

用药宜忌

孕妇慎服。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野三七
分类:根茎类
别名:香刺竹节七白三七土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