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公树子 中药鸭公树子为樟科植物鸭公树的种子

鸭公树子的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主治胃脘胀痛;水肿。
 

鸭公树子

拼音名:Ya Gong Shu Zi

中药鸭公树子为樟科植物鸭公树种子。冬季采摘成熟果实,取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鸭公树,乔木,高8~18米。小枝绿黄色,除花序外,其他各部均无毛;顶芽卵圆形。叶互生或聚生于枝顶呈轮生状;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宽2.7~9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锐尖,革质,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粉绿色。伞形花序腋生或侧生,多个密集;花单性,雌雄异株;花破裂片4,卵形或长圆形;外面基部及中肋被柔毛,内面基部有柔毛;雄花能育雄蕊6,花丝长约3毫米,基部有柔毛,退化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有稀疏柔毛;雌花退化雄蕊基部有柔毛,子房卵形,无毛,花柱有稀疏柔毛,柱头盾状。果椭圆形或近圆形,长约1厘米,直径约8毫米;果梗长约7毫米;略增粗。花期9~10月,果期12月。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

 

功效与作用

行气止痛;利水消肿。主治胃脘胀痛;水肿。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6~9克。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鸭公树子
分类:果实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