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蓟 中药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的全草或根

小蓟的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小蓟

拼音名:Xiao Ji

英文名: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Herb of Common Cephalanoplos,Herb of Field histle,Herb of Setose Cephalanoplos

别名:猫蓟,青刺蓟,千针草,刺蓟菜,刺儿菜,小蓟姆,刺儿草,牛戳刺,刺尖头草,小刺盖,青青菜,萋萋菜,枪刀菜,野红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杆菜,刺刺芽,刺杀草,荠荠毛,小恶鸡婆,刺萝卜。

中药小蓟为菊科植物刺儿菜全草。5~6月盛开期,割取全草晒干或鲜用。可连续收获3~4年。

 

原形态

刺儿菜,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长。茎直立,高30~80厘米,茎无毛或被蛛丝状毛。基生叶花期枯萎;下部叶和中部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1.5~10厘米,先端钝或圆形,基部楔形,通常无叶柄,上部茎叶渐小,叶缘有细密的针刺或刺齿,全部茎叶两面同色,无毛。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雌雄异株;雄花序总苞长约18毫米,雌花序总苞长约25毫米;总苞片6层,外层甚短,长椭圆状披针形,内层披针形,先端长尖,具刺;雄花花冠长17~20毫米,裂片长9~10毫米,花药紫红色,长约6毫米;雌花花冠紫红色,长约26毫米,裂片长约5毫米,退化花药长约2毫米。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状。花期5~6月,果期5~7月。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长30~45厘米,直径2~4毫米,表面绿色或微带紫棕色,有纵棱和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空。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长椭圆形长圆状披针形,长3~12厘米,宽0.5~3厘米;全缘或微波状,有细密的针刺,上表面绿褐色,下表面灰绿色,两面均有白色蛛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总苞钟状,苞片黄绿色,5~6层,线形或披针形,花冠多脱落,冠毛羽状常外露。气弱,味微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兴奋心脏作用用经草酸铵处理去钙的200%小蓟水煎剂及200%醇提取物,按Langendorff氏法制备心脏,水煎剂0.1毫升(相当生药0.2克),醇提取物0.05毫升(相当生药0.1克)对具肾上腺素能B1受体的离体兔心,离体豚鼠心房肌,均表现收缩力增强及频率略增加,且此两种效应均可被B受体阻滞剂心得安所拮抗。

2升压作用早年报道小蓟煎剂iv有良好的升压作用,并有强心及缩血管作用,作用性质类似儿茶酚胺类物质。最近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从小蓟水煎剂中分离得到白色小蓟结晶,以每天ip0.1%利血平0.1毫升/100克,连续10d,以耗竭大鼠体内儿茶酚胺,形成利血平化大鼠,股静脉给予小蓟结晶。

结果表明小蓟结晶iv后能明显升高非利血平化大鼠的血压,升压强度存在明显,而对利血平化大鼠小蓟结晶的升压作用明显减弱,且无量效关系,此作用性质类似酷胺。同时证实其升压作用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不同。

3对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小蓟水煎剂0.075克/ml营养液对具肾上腺素能a受体的兔主动脉条表现收缩作用,此作用可被a受体阻滞剂酚妥拉明所拮抗。对具肾上腺素能β2受体的豚鼠离体气管片的表现舒张作用,且可被心得安(0.017毫克/ml营养液)所拮抗。

小蓟水煎剂对心房肌的作用量(0.0067克/ml营养液)只有对主动脉条及气管片的作用量的1/10,因此认为小蓟对肾上腺素能β1受体的作用大于对β2受体及α受体的作用。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小蓟为传统的止血中药,已证实其具有止血作用,并得到止血有效成分。小蓟止血主要通过使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溶而发挥效应的。小鼠口服浸剂5克/千克,可使出血时间明显缩短。

抗突变作用Ames试验法,采用的两次水煎煮浓缩液进行试验,每皿加入量为3毫克,TA98的诱变剂为4~硝基邻苯乙胺,TA100的修复剂为迭氮钠。结果发现小蓟有一定抗突变力。

抗菌作用煎剂在试管内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酒精浸剂1:30000时对人型结核菌即有抑制作用,但水煎剂对结核菌的抑菌浓度要比此大300倍以上。

其他作用煎剂或酊剂对家兔离体,在位及慢性瘘管的子宫都有兴奋作用,但对猫的在位子宫,大鼠离体子宫和兔离体小肠则有抑制作用。也和儿茶酚胺类物质相似。煎剂对大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并无预防及治疗作用。对肝脏受损的家兔(四氯化碳中毒)的糖耐量曲线也不能加速其恢复。对小鼠亚砷酸中毒似有一定保护作用,但不很显着。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但不及考的松。对小鼠有镇静作用,但无镇痛作用。

 

药材毒性

大鼠每天给煎剂80克/千克灌胃,连续2周,并无明显毒性,肝,肾组织检查无特殊病理变化。

 

鉴别方法

显微鉴别:茎横切面:表皮外被角质层,有时可见多细胞非腺毛,在棱脊处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组织织,有的微木化。皮层为10余列切向延长的薄壁细胞,散在分泌细胞和石细胞。维管束环列,韧皮部较窄,外侧有微木化的韧皮纤维;木质部导管多位于中下方,内侧有少数纤维束,木化。髓部中央常成空洞。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多角形,可见角质层纹理,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垂周壁波状变曲。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多细胞非腺毛多碎断,完整者由3~18个细胞组成,基部细胞直径10~18μm顶端细胞极细长,并皱缩而扭曲。叶内细胞含有团块状物质及针簇状,方形,柱形等大小不一的草酸钙结晶。

蒲层色谱:取小蓟粗粉1克,加乙醇于水溶上温浸2h,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0.5毫升深解供点样用。另取绿原酸及芦丁乙醇液干,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硅胶G0.5% CMC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开,于紫外灯(365nm)下绿原酸显蓝色荧光,喷5%三氯化铝乙醇试液后芦丁显黄色。

 

性味与归经

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脾经。

 

功效与作用

凉血止血;清热消肿。主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伤出血;痈疽肿毒。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5~10克;鲜品可用30~60克,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

 

用药宜忌

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 《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 《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 《本草汇言》:不利于气虚。
 

各家论述

  • 《唐本草》:大,小蓟皆能破血,但大蓟兼疗痈肿,而小蓟专主血,不能消肿也。
  • 《日华子本草》:小蓟力微,只可退热,不似大蓟能补养下气。
  • 《本草汇言》:沈则施云,按二蓟治血止血之外无他长,不能益人。如前人云养精保血,补虚开胃之说,不可依从。《本草求原》:大蓟,小蓟二味根,叶,俱苦甘气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蓟则甘平胜,不甚苦,专以退热去烦,使火清而血归经,是保血在于凉血。
  • 《医学衷中参西录》:鲜小蓟根,性凉濡润,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热,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热者,服着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结核,无论何期,用之皆宜,即单用亦可奏效。并治一切疮疡肿疼,花柳毒淋,下血涩疼。盖其性不但能凉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诸效也。其凉润之性,又善滋阴养血,治血虚发热。至女于血崩赤带,其因热者用之亦效。
  • 《食疗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风热。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伤过,捣汁半升服之。金疮血不止,挼叶封之。夏月热,烦闷不止,捣叶取汁半升服之。
  • 《本草拾遗》: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疮出血,呕吐等,绞取汁温服;作煎和糖,合金疮及蜘蛛蛇蝎毒,服之亦佳。
  • 《日华子本草》:根,治热毒风并胸膈烦闷,开胃下食,退热,补虚损。苗,去烦热,生研汁服。
  • 《本草图经》:生捣根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 《纲目拾遗》:清火疏风豁痰,解一切疔疮痈疽肿毒。
  • 《分类草药性》:治血淋胀痛,跌打损伤,红崩,白带。
  • 《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止血,降压,散瘀消肿。治各种出血症,高血压,黄疸,肝炎,肾炎。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