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杖 中药仙人杖为淡竹及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

仙人杖的功效与作用: 和胃;利湿;截疟。主治呕逆反胃;小儿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仙人杖

拼音名:Xian Ren Zhang

英文名:dead young bamboo of Henon Bamboo,dead young bamboo of Bitter Bamboo

别名:退秧竹,瘪竹。

中药仙人杖为禾本科植物淡竹苦竹等枯死的幼竹茎秆。全年均可采收,去杂质,切段,晒干。

 

原形态

淡竹,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竿高6~18米,直径5~7厘米,成长后仍为绿色,或老时为灰绿色,竿环及箨环均甚隆起。箨鞘背面无毛或上部具微毛,黄绿至淡黄色而具有灰黑色之斑点和条纹;箨耳及其繸毛均极易脱落;箨叶长披针形,有皱折,基部收缩;小技具叶1~5片,叶鞘鞘口无毛;叶片深绿色,无毛,窄披针形,宽1~2厘米,次脉6~8对,质薄。穗状花序小技排列成覆瓦状的圆锥花序;小穗含2~3花,顶端花退化,颖工或2片,披针形,具微毛;外稃锐尖,表面有微毛;内稃先端有2齿,生微毛,长12~15毫米;鳞被数目有变化,3至1枚或缺如,披钍形,长约3毫米;花药长7~10毫米,开花时,以具有甚长之花丝而垂悬于花外;子房呈尖卵形,顶生一长形之花柱,两者共长约7毫米,柱头3枚,各长约5毫米,呈帚刷状。笋期4~5月,花期10月至次年5月。2.青竿竹 植株木质化,呈乔木状。植株丛生,无刺。竿直立或近直立,高达15米,径约6厘米。顶端不弯垂,竿的节上分枝较多;节间圆柱形,竿的节间和箨光滑无毛。3.大头典竹 植株木质化,是乔木状。竿高达15米。多少有些作之字形折曲,幼竿被毛和中部以下的竿节上通常具毛环,节间通常较短;箨鞘背部疏被黑褐色,贴生前向刺毛;释片基部较狭;释舌较长,长约5毫米;小穗通常呈麦秆黄色;内稃背部被柔毛,脊上具较长而密的缘毛。叶鞘通常被毛;叶舌较长以及外稃背面被疏柔毛。花期3~5月,笋期6~7月。

 

性味与归经

味咸;性平。

 

功效与作用

和胃;利湿;截疟。主治呕逆反胃;小儿吐乳;水肿;脚气;疟疾;痔疮。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或烧灰研末。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各家论述

  • 《本草拾遗》哕气呕逆,小儿吐乳,大人吐食反胃,辟痁(疟),并水煮服之。
  • 《日华子本草》主痔病,烧为末,水服方寸匕。
  • 《纲目》煮汁服,下鱼骨哽。
  • 《岭南采药录》治肌肤水肿。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仙人杖
分类:根茎类
别名:退秧竹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