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Tu Bei Mu
英文名:Rhizome of Paniculate Bolbostemma
别名:土贝,大贝母,垒贝,猪屡贝,地苦胆,草贝,藤贝母。
中药土贝母为葫芦科植物假贝母的鳞茎。秋,冬两季采挖,把鳞茎洗净,在蒸笼上蒸透,晒干备用,用的打碎。
假贝母,攀援性蔓性草本。鳞茎肥厚,肉质,白色,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径达3厘米。茎纤细,无毛,具棱沟。叶柄纤细,长1.5~3.5厘米;叶片卵状近圆形,长4~11厘米,宽3~10厘米,掌状5深裂,每裂片角3~5浅裂;侧裂片卵状长圆形,急尖,中间裂片长圆状披针形,渐尖,基部小裂片先端各有1个显着突出的腺体,叶片两面无毛或仅大脉上有短柔毛。卷须丝状,单一或2歧。雌雄异株。雌,雄花序均为疏散的圆锥状,极稀花单生,花梗纤细,花黄绿以;花萼花冠相似,裂片均为卵状披针形,先端具长丝状尾;雄蕊5,离生,花丝分离或双双成对;子房近球形,疏散生不显着的状态凸起,花柱3,柱头2裂。果实圆柱状,长1.5~3厘米,径1~1.2厘米,成熟后由果先端形裂,果盖圆锥形,具6颗种子,种子卵状菱形,暗褐色,表面有雕纹状突起,边缘的膜质的翅,翅长8~10毫米,宽约5毫米,厚1.5毫米,先端有膜质的翅,翅长8~10毫米。花期6~8月,果期8~9月。
土贝母呈不规则块状,多角状或三棱形,高0.5~1.5厘米,直径0.7~2厘米。暗棕色至半透明的红棕色,表面凹凸不平,多裂纹,基部常有一突起的芽状物。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样,光亮而平滑。稍有焦臭,味微苦。
抗肿瘤作用1.1土贝母粗粉用氯仿冷浸,滤过,残渣用75%乙醇冷浸,乙醇提取液经回收乙醇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后的母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后母液室温放置1wk,析出白色物质,抽滤后得白色粉状物,经硅胶层析,用氯仿-甲醇-水(70:35:10)洗脱,分别得C,DC结晶),E三部分。经小鼠接种-180后作抑瘤试验,ip给药,正丁醇萃取后母液(7.5毫克/千克),白色粉状物(2.5毫克/千克)结晶D(2.5毫克/千克)均有明显的抑痛作用,抑瘤率>30%,P<0·001。结晶D对带瘤,,鼠的生存期有明显作用;取健康,体重18~24克小鼠,腹腔接种艾氏腹水癌或S-180,接种24h后,治疗组im结晶D生理盐水溶液,每日1次,直至小鼠开始死亡为止,对照组给于生理盐水。
土贝母煎剂对小鼠宫颈癌的抑制作用 山西医学院肿癌研究组用改进的Murphy氏法基础上加以改良,建立小鼠宫颈癌模型。进行土贝母等的筛选。土贝母用水煎剂(1:1浓度)剂量100毫克ig给药,连续15wk,土贝母治疗组15只小鼠,实验结束后处死。肉眼可见8只有肿瘤,位于子宫颈处,镜检:8只为宫颈鳞癌,余未见,诱癌率为53%,存活率为75%,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显着(对照组诱癌率为85%)。提示土贝母水煎剂对小鼠宫颈癌治疗上不仅有一定的抑制率,且能提高其存活率。
土贝母煎剂对小鼠前胃鳞癌的影响 土贝母对小鼠前胃鳞癌具有促进作用。土贝母经山西省药品检验所鉴定品种,制剂为水煎剂,每lml相当生药2克,雌性小鼠诱癌方法采用肌氨酸乙脂盐酸盐2克/千克和亚硝酸钠0.3克/千克,分别用0.01摩尔/L盐酸配成20%和3%水溶液,等量混合ig给药,每周2次,共10次;土贝母对照组用剂量为50毫克/千克,每周ig4次,共20次,土贝母治疗组在灌喂10次致癌物后,给土贝母50毫克/千克,每周ig4次,连续20次,结果用X2检验,土贝母治疗组与致癌组和土贝母对照组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从实验结果表明,土贝母水煎剂对小鼠前胃鳞癌不但无抑制作用,且可能具促癌作用,实验重复两次,结果相同。与其他报道有抗肿瘤作用结果相反,可能剂型等不同对实体瘤和诱发瘤均有不同的影响。
土贝母甙甲对动物肿瘤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抗病毒作用 土贝母皂甙(原文未注明是那一种皂甙),西安医学院二附院制(批号820624)配制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皂甙溶液。将皂甙溶稀成不同浓度(10~7~10~1毫克/ml),同时将单纯疱疹病毒I(HSV-I)TCLD50作10~1稀释后进行击。各项不同浓度药液与稀释的病毒各0.5毫升混合后于37℃温孵lh。每个稀释度接种3管乳兔肾细胞,吸附30分钟,加维持液至1毫升,置36℃温箱培养,3种材料均设对照管。结果土贝母皂甙稀释浓度为10~4/10~5(即0.1ug)时对单纯疱疹病毒I型仍有抑制作用。10~6浓度以下无抑制活性,浓度1O-3以上对细胞毒性较大。
溶血作用 西安医学院二附院药剂科从土贝母中用稀醇冷浸,水沉淀,氧仿,正丁醇萃取,氧化铝柱层析分离精制而得的白色粉末,称为土贝母总皂苷,按广州药品检验所《中草药制剂检验技术》中的溶血试验法测定,结果土贝母总皂甙的溶血指数为1:1.064x10?。
杀精子作用 西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药厂制备的土贝母总皂甙及其A,D成分均有较强的杀精作用,其瞬间杀精作用的有效浓度分别为0.04%,0.04%和0.03%,其杀精机理主要是破坏精子的生物膜系统,用固定明胶底物薄膜法测定单个精子顶体酶变化的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浓度0.05%时均可显着降低单个精子顶体酶的活性。且作用后不活动的精子用生理盐水洗去药液后活动力未能恢复,表明其损伤作用是不可逆的。
其他作用 土贝母曾用作为治疗乳腺炎,毒蛇咬伤的解毒剂。土贝母甙甲,乙,丙具有助溶作用和包合作用,能增加脂溶性色素YellowOB,消旋-a-生育酚和无患子中的皂甙A等在水中的溶解度;土贝母甙甲还能增加苯胺-荼-磺酸盐萤光素在水中的强度,可能是形成复杂的包合作用之故。
结晶D的毒性 土贝母粗粉用氧仿冷浸,残渣用75%乙醇冷浸,乙醇提取液经回收乙醇后用乙酸乙酯萃取,萃取后的母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后母液室温效置1wk后,析出白色物质,再经硅胶柱层析分得结晶D。结晶D小鼠im给药,LD50为51.61毫克/千克。亚急性毒性:选择健康犬12只,分为实验和对照两组。剂量分别为0.3毫克/千克,0.6毫克/千克和1.2毫克/千克,每组3只,每天im给药1次,每周5次,共20次。对照给同体积生理盐水。结果,剂量为0.3毫克/千克和0.6毫克/千克的两组,在实验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血液学和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改变。解剖时肉眼可见2只犬(2/6)的脾脏增大,色紫暗。剂量为1.2毫克/千克的动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亦未见不良反应,化验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加。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实验组部分动物(4/9)的肝组织呈点状坏死,脾脏出血(少量或大量含铁血色素沉着),其它动物未见明显的病理改变。
土贝母皂甙的毒性 小鼠ip给药的LD50为31.9±0.234毫克/千克。临床治疗剂量为0.04毫克/(kg·d)。亚急性毒性试验用健康家兔24只,体重2~3kg,按每日每1kgim给剂量0.08,0.8,1.2毫克分为3组,另设对照组img葡萄糖液。连续给10d,给药结束后次日处死一半动物,另一半观察1wk后处死。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实验过程中家兔表现及活动未见明显异常,仅高剂量组出现食欲减退,体重略低于对照组。血液及生化检查无显着差异(P>0.05)。一般药理研究表明,土贝母皂甙注射液(每1毫升含1毫克),对麻醉犬的呼吸,血压和心率在分别使用0.08毫克/千克,0.8毫克/千克和8毫克/千克时,iv给药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
味苦;性凉;归肺;脾经。
清热化痰;散结拔毒。主治乳痈;瘰疬痰核;疮疡肿毒;蛇虫啼伤。
内服:煎汤,9~30克;或和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敷膏贴敷。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