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熟地黄
拼音名:Shu Di Huang
英文名:Prepared rhizome of Adhesive Rehmannia
别名:熟地。
中药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经加工蒸晒而成。取干地黄加黄酒30%,抖和,和节器中,蒸至内外黑润,取出晒干即成。或取干地黄置蒸器中蒸8h后,焖一夜,次日翻过,再蒸4~8h,再焖一夜取出,晒至八成干,切片后,再晒干。
原形态
地黄,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长柔毛及腺毛。根肥厚,肉质,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生数枝。基生叶成丛,叶片倒卵状披针形,长3~10厘米,宽1.5~4厘米,先端钝,基部渐窄,下延成长叶柄,叶面多皱,边缘有不整齐锯齿;茎生叶较小。花茎直立,被毛,于茎上部呈总状花序;苞片叶状,发达或退化;花萼钟状,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被多细胞长柔毛和白色长毛,个脉10条;花冠宽筒状,稍弯曲,长3~4厘米,外面暗紫色,里面杂以黄色,有明显紫纹,先端5浅裂,略呈二唇形;雄蕊4,二强,花药基部叉形;子房上位,卵形,2室,花后变1室,花柱1,柱头膨大。蒴果卵形或长卵形,先端尖,有宿存花柱,外为宿存花萼所包。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5~6月。
药材性状
为不规则的块状,内外均呈漆黑色,有光泽,外表皱缩不平。断面泣润,中心部往往可看至光亮的油脂状块,粘性大,质柔软。味甜。以块根肥大,软润,内外乌黑有光泽者为佳。
药理作用
熟地黄延缓小鼠衰老的作用:熟地黄20%水煎液每日灌胃0.3毫升共45天,处死取血,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结果熟地可增强GSH-Px活性和降低血清中LPO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较分别为P<0.05和P<0.01。
对甲亢型阴虚大鼠的影响:用三碘甲腺原氨酸(T3)给予大鼠造成阴虚模型并给于熟地黄水煎液3毫升(70%浓度),共6天,然后测定各数据。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给药组相比,用药前后无论是体征,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与尿量以及各相关激素:T3,甲状腺素(T4)和醛固酮(AD)的血浆浓度均无显着差异(P>0.05)。但造模以后,阴虚组和正常组相比,则有非常显着变化,如兴奋好斗,体重减轻,24小时饮水量及饮量增加,T3浓度升高,T4,AD浓度降低等。而阴虚大鼠给以熟地黄后上述症状及各项指标均显着改善,趋于正常(和阴虚组相比)。如阴虚加熟地黄组和阴虚组相比,血浆AD浓度显着升高(P<0.05),24小时尿量显着减少(P<0.01),提示熟地黄具有滋补肾阴的作用与改善体内AD水平有关。阴虚给药组血浆中T3,T4浓度明显改善(T3浓度降低,T4浓度升高),并趋于正常。表明熟地黄不仅能通过对全身性的调节作用,改善阴虚症状,并能对异常的甲状腺素状态起调节作用。另外阴虚给药组和正常组相比,在体重改变,24小时饮水量,血浆T3,T4浓度等方面,仍显着未达到正常水平,均有极显着差异(P<0.01)。这表明,虽然阴虚给药组和阴虚组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着改善并趋于正常,但未完全恢复到正常。说明熟地黄的作用还是有局限性。
熟地黄补血作用的实验观察:生,熟怀地黄制成1:1水煎剂灌胃给于小鼠观察对失血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和骨髓红系造血祖细胞CFU-E生成的影响。结果:生,熟怀地黄对失血性小鼠有明显的作用,给药8天后,特别是熟地黄组恢复较快,已基本恢复,RBC和Hb计数与对照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1和0.01。生,熟地黄对造血干细胞亦有一定的增殖,分化作用,似可说明地黄补血作用与造血干细胞促进血细胞的产生有关。对小鼠骨髓红系造血组细胞的生成:生理盐水组红系集落(个数)为52.4±18.41,生地和熟地组分别为60.2±19.44与125±20.45(P<0.05)。提示地黄补血作用与骨髓造血系统亦有密切相关的作用。
地黄炒炭后对止血作用的影响:对生地黄,生地炭,熟地黄,熟地炭,分别制成每100毫升煎液含生药100克或含炭药33克制剂。各样品按0.8毫升/20克剂量灌胃给于小鼠,从左眼内眦,球后静脉丛取血,统计凝血时间并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结果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提示地黄用于止血似不需要炮制。
药材毒性
地黄水煎浸膏剂和醇浸剂给小鼠灌胃每日60克/千克,连续3天,观察l周未见动物死亡及不良反应。大鼠每日灌胃1次地黄水煎膏剂或醇浸剂18克/千克,观察15天,未发现动物行为,体重,血中非蛋白氮,谷丙转氨酶值有何明显的改变;肝肾组织也未观察到明显的病变。干地黄水提物可使外周血液中T淋巴细胞显着增加,干地黄醇提取物明显促进抗SR-pc抗体-溶血素生成,减少外周血液T淋巴细胞,熟地黄水提取物无此作用。80%熟地黄水煎剂对(大鼠)肝,肾组织蛋白质的分解速率有不同程序的降低,而肺组织蛋白质合成速率有增加。
性味与归经
味甘;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与作用
补血滋润;益精填髓。主治血虎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崩不止;肝肾阴亏;潮热盗汗;遗精阳痿;不育不孕;腰膝酸软;耳鸣耳聋;头目昏花;须发早白;消渴;便秘;肾虚喘促。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30克;或入丸散;或熬膏,或浸酒。
用药宜忌
脾胃虚弱,气滞痰多,腹满便溏者忌服。
- 《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
- 《医学人门》:中满痰盛者慎用。
- 《本草从新》:气郁之人,能窒碍胸膈,用宜斟酌。
药材处方
- 《景岳全书》地黄醴,治男妇精血不足,营卫不充等患;大怀熟地(取味极甘者,供晒干以去水气)八两,沉香一饯(或白檀三钱亦可),枸杞(用极肥者,亦烘晒,以去润气四两。每药一斤,可用高烧洒十斤浸之,不必煮,但浸十日之外,即可用。凡服此者,不得过饮,服完又加酒六,七斤,再浸半月,仍可用。
- 《鸡峰普济方》万病丸,治诸虚不足,腹胁疼痛,失血少气,不欲伙食,]发热,及妇人经病,月事不调:熟干地黄(切,焙)。当归(去苗,切,焙)各等分。为细未后,炼密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粒,食前白汤下。
- 《宣明论方》地黄饮子,治暗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熟十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侵,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等分。上为未,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薄荷同煎至八分,不计时候。
- 《幼幼新书》地黄散,洽骨蒸体热夯倦:熟地黄。当归,地骨皮,枳壳(麸炒),柴胡,秦艽,知母,鳖甲(炙)等分,未,水一盏,乌梅半个,煎七分,和梅热服。
- 《局方》四物汤,调益荣卫,滋养气血,治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痛,崩中漏下,血瘕块硬,发歇疼痛,妊娠宿冷,将理失宜,抬动不安,血下不止,及产后乘虚,风寒内搏,恶露不下,结生瘕聚,少腹坚痛,时作寒热:当归(去芦,酒浸,炒),川芎,白芍药,熟干地黄(酒洒蒸)各等分,上为粗未,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渣热服,空心食前。
- 《圣惠方》治小便数而多:尤骨一两,桑螵蛸一两,熟干地黄两,恬萎根一两,黄连一两(去须)。上药,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粥饮调下二钱。
- 《小儿药证直诀》地黄丸,治小儿肾怯失音,额开不台,神不足,口中白睛多,面色白等:熟地黄八钱,山英肉,干山药各四钱,泽泻,牡丹皮。白茯苓(去皮)各三钱。上为未,炼蜜丸,如梧子大,空心,温水化下三丸。
- 《景岳全书》贞元饮,治气短似喘,呼吸促急,提不能升,咽不能降,气道噎塞,势极垂危者:熟地黄七,八钱,甚者一,二两,炙甘草二,三钱,当归二,三钱,水二盅,煎八分,温服。
- 《景岳全韦》玉女煎,治水亏火盛,六脉浮洪滑大,少阴不足,阳明有余,烦热干渴,头痛牙疼失血等证:生石膏三,五钱,熟地三,五钱或一两,麦冬二钱,知母,牛膝各钱半。水一钟半,煎七分,温服或冷服。若大便滔泄者,乃非所宜。
- 《柳洲医话》一贯煎,治肝木乘胃,胃脘当心而痛,及胁痛吞酸,吐酸,疝瘕,一切肝病:北沙参,麦冬,地黄,当归,枸杞,川楝。
各家论述
- 《本草衍义》:地黄,《经》只言干,生二种,不言熟者,如血虚劳热,产后虚热,老人中虚燥热,须地黄者,若与生,干,常虑大寒,如此之类,故后世改用熟者
- 张元素:热地黄补肾,血衰者须用之。又脐下痛,属肾经,非熟地黄不能除,乃通肾之药也。
- 李杲:主地黄,洽手足心热及心热,能益肾水而治血,脉洪实者宜此。若脉虚,则宜熟地黄。地黄假火力蒸,故能补肾中无气。
- 《纲目》:按王硕《易简方》云: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又云,主地黄能生精血,天门冬引人所生之处,熟地黄能补精血,用麦门冬引人所补之处。虞抟《医学正传》云:主地黄生血,而胃气弱者服之恐妨食。熟地黄补血,而痰饮多者服之恐泥膈。或云,生地黄俩炒则不妨胃,热地黄姜汁炒则不泥隔,此皆得用地黄之精撇者也
- 《本草汇言》:热地稍温,其功更溥。久病阴伤,新产血败,在所必需者也。但二地之性,凉而泥隔,凡产后恶食作泻,员见发热,恶露作庙,不可用,误用则泄不止。凡阴虚赅嗽,内热骨蒸,或吐血等候,一见脾胃薄弱,大便不实,或天明搪泄,产后泄泻,产后不食,多病不食,俱禁用地黄。凡胸隔多痰,气道不利,升降室塞,药宜通而不宜滞,汤丸中亦禁入地黄。设有气证当用而不可无者,则以桂心少佐可也。痰证当用而不可少者,则以姜汁拌炒可也。
- 《本草正》:熟地黄性平,气味纯静,故能补五脏之真阴,而又于多血之脏为最要,得非脾胃经药那且夫人之所以有生者,气与血耳。气主阳而动,血主阴而静,补气以人参为主,而芪,术但可为之佐辅一卜血以熟地为主,而芎。归似叮为之佐。然人蔑,术,芎,归,则又有所当避,而入参,熟地,则气血之必不可无,故凡诸经之阳气虚者,非人参不可,诸经之明血虚者,非熟地不可。凡诸真阴亏损者,有力发热,为头疼,为焦渴,为喉痹,为嗽痰,为喘气,或脾肾寒逆为呕吐,或虚火载血于口鼻,或水泛于皮肤,或阴虚而泄利,或阳浮而狂躁,或阴脱而仆地,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非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阴虚而水邪泛滥者,舍熟地何以自制;阴虚而真'气散失者,舍熟地何以归源;阴虚而精血俱损,脂膏残薄者,舍熟地何以厚肠胃,且犹有最玄最妙者,则熟地兼散剂方能发汗,何也以汗化于血,而无阴不作汗也。熟地兼温剂始能回阳,何也以阻生于下,而无复不成乾也,然而阳性速,敌人参少用,亦可成功,阴性缓,熟地非多,难以奏效。而个人有畏其滞腻者,则崔氏何以用肾气九而治痰浮:有畏其滑泽者,则仲景何以用八味丸而医肾泄。又若制用之法,有用姜汁拌炒者,则必有中寒兼呕而后可;有用砂仁制看,则必有胀满不行而后可;有用酒拌炒者,则必有经络壅滞而后可,使无此数者,而必欲强用制法,是不知用熟地者正欲用其静重之妙,而反为散动以乱其性,何异画蛇而添足,今之人即欲用之补阴而必兼以渗利,则焉知补阴不利水,利水不补阴,而补之法不宜渗;即有用之补血而复疑其滞腻,则焉知血虚如燥土,旱极望云霓,而枯竭之肠极喜滋(润),设不明此,则少用之尚欲兼之以利,又孰敢单用之而任之以多;单用而多且不敢,又孰敢再助以甘而尽其所长,是又何异因噎而废食也!7.《药品化义》:熟地,藉酒蒸熟,味苦化甘,性凉变温,专人肝脏补血。因肝苦急,用甘缓之,兼主温胆,能益心血,更补肾水。凡内伤不足,苦志劳神,忧患伤呶,纵欲耗精,调经胎产,皆宜用此。安五脏,和血脉,润肌肤,养心冲,宁魂魄,滋补真阴,封填骨髓,为圣药也,取其气味浓厚,为浊中浊品,以补盯肾,故凡生熟地贪。天冬。麦冬,炙龟板。当归身,山莱萸,枸杞,牛膝皆粘腻儒润之剂,用滋阴血,所谓阴不足者,补之以味也
- 《本经逢原》:熟地黄,假火力蒸晒,转苦为甘,为阴中之阳,故能补肾中元气。必须蒸晒多次,若但煮熟,不加蒸,曝,虽服奚益。脐下痈,属肾脏精伤;胫股酸,系下元不足;目]如无所见,乃水亏不能鉴物,皆肾所主之病,非熟地黄不除。
- 《本草求真》:景岳尚论熟地,最为明确,独中所论脾肾寒逆为呕,可用地黄以治,是亦千虑之一失耳,夫既脾肾虚寒,则脾与肾已受寒累,正宜用以辛热,以为扫除,如太阳既至,坚冰自解,乃复坠以霜雪,投以阴剂,不更使寒滋甚乎。虽曰熟地性温,寒从温散,然寒至上逆为呕,则寒已甚,岂有熟地之温,而可令寒外散平。但或阳盛阴微,阳藉阴化,偶有感冒,用此杂于温散之中,或有见效;若真纯阴无火,厥气。上逆则呕,则此又为深忌。
- 《本草经读》:张景岳以百病之主俱从肾治,误以《神衣本草经》上品服食之地黄,认为治病之药,滋润胶粘,反引邪气敛藏于少阴而无出路。
- 《本草正义》:地黄,为补中补而良剂,古恒用其生而干者,故曰千地黄,即今之所谓原生地也。然《本经》独于此味用一千字,而又曰生者尤良,则指鲜者言之,可知干地,鲜地,六朝以前,本已分为两类,但辨别主治,犹未甚严,至《名医别录》,则更出生地黄一条,显与干地黄区别,其主治则干者补血益阴,鲜者凉血清火,功力治疗,不复相混。然究属寒凉之品,惟虚而有热者为宜,若真阴不充,而无热证,则用于地,犹嫌阴柔性质,不利于虚弱之脾胃。于是唐,宋以来,有制为熟地黄之法,以砂仁和酒拌之,蒸晒多次,至中心纯黑,极熟为度,则借太阳之真阳,以变化其阴柔性质,俾中虚者服之,不患其凝滞难化,所以熟地黄且有微温之称,乃能补益真阴,并不虞其寒凉滑泄,是以清心胃之火者,一变而为滋养肝,脾,肾之血,性情功效,已非昔比,而质愈厚重,力愈充足,故能直达下焦,滋津液,益精血。凡津枯血少,脱汗失精,及大脱血后。产后血虚未复等证,大剂频投,其功甚伟。然粘腻浊滞,如大虚之体服之,亦碍运化,故必胃纳尚佳,形神未萎者,方能任受,不然则窒滞中州,必致胀闷,虽有砂仁拌蒸,亦属无济,则中气大弱,运动无权之弊也。熟地之补阴补血,功效固不可诬,然亦惟病后元虚,及真阴素薄者,可以为服食补养之用。今人多以人之滋补膏方中,正是恰到好处,苟其人胃纳素薄,及虚弱成瘵者,得此亦必中满访食,甚且作胀,其为害亦颇不浅,而痰饮弥漫,或兼挟外感者,固无论矣。
- 《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 王好古:主坐而欲起,目]无所见。
- 《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聪耳明目,黑发乌须。又能补肿阴,上久泻,治劳伤风痹,阴亏发热,千咳痰嗽,气短喘促,胃中空虚觉馁,痘证心虚无脓,病后胫股酸痛,产后脐腹急疼,感证阴亏,无汗使闭,诸种动权,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