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萎 中药女萎为毛茛科植物女萎的藤茎

女萎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主治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女萎

拼音名:Nv Wei

英文名:stem of October clematis

别名:蔓楚,牡丹蔓,山木通,木通草,钥匙藤,花木通,菊叶威灵仙,白木通,穿山藤,苏木通,小叶鸭脚力刚。

中药女萎为毛茛科植物女萎藤茎。秋季开花时采收带叶茎蔓,扎成小把,晒干或随时采用鲜品。

 

原形态

女萎,藤本。小枝密生贴伏短柔毛。叶对生;叶柄长1.5~7厘米;三出复叶,小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2.5~8厘米,宽1.5~7厘米,通常有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锯齿,或有缺刻状的粗锯齿或牙齿,上面疏生贴伏短柔毛或无毛,下面通常疏生短柔毛,或仅沿叶脉生较密短柔毛。圆锥状聚伞花序,多花,花序梗,花梗密生贴伏短柔毛,花梗上小苞片小,钻形或无;两性花,直径1~1.5厘米;萼片4,狭倒卵形,长7~8毫米,白色,开展,两面有短柔毛,外面较密;花瓣无;雄蕊多数,无毛,长4~6毫米,花丝比花药长约5倍;心皮少数,被短柔毛。瘦果狭卵形,长3~5毫米,不扁,有短柔毛,宿存花柱羽毛状,长1.2~1.5厘米。花期7~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茎类方形,长可达数米,缠绕或切段,直径1~5毫米。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通常有6条较明显的纵棱,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断,断面不平坦,木部黄白色,可见多数细导管孔,髓部疏松。叶对生,三出复叶,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顶生小叶片较两侧小叶片大,常呈不明显的3浅裂,边缘有缺刻状粗锯齿或牙齿,暗绿色,两面有短柔毛。

总叶柄长2~9厘米,常扭曲。有的带有花果。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方法

茎横切面:为六角形。表皮细胞类长方形,切向延长。皮层较狭。中柱鞘纤维1~2层,断续相接成环(嫩茎无纤维);无限外韧型维管束,大小相间排列,形成层不明显,导管类图形或长圆形,多单个排列,直径50~250μm。髓部较小,约占茎的1/4~1/2,细胞类圆形。

取粗粉1克,加甲醇10毫升,回流提取约15分钟,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醋酸铅试液1滴,溶液立即产生绿色沉淀。另取滤液滴于6厘米圆形滤纸上,滴加氯仿展开,烘干,喷1%三氯化铝乙醇液,再烘干,紫外光灯下观察,中心部有黄绿色荧光。

取粗粉2克,加甲醇20毫升,回流20分钟,滤过。浓缩成3毫升,吸取10μl点于中华层析纸上,以正丁醇-醋酸-水-氯仿(8:2:10:1)的上层液为展开刘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三氯化铝乙醇液,烘干,于紫外光灯下观察,可见棕色,蓝色,黄绿色3个斑点。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温;小毒;归肝;脾;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温中理气,利尿,消食。主治风湿痹证,吐泻;痢疾;腹痛肠鸣;小便不利;水肿。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5~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水熏洗。

 

用药宜忌

女萎内服剂量不可过大,否则可引起胃部不适,呕吐,腹泻,食欲大减,头痛,胸闷,四肢无力或面部浮肿。

 

各家论述

  • 李当之《药录》:止下,消食。
  • 《唐本草》:主风寒洒洒,霍乱泄痢,肠鸣游气上下无常,惊痫,寒热百病,出汗。
  • 《湖南药物志》:治妊妇浮肿,项下瘿瘤。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