柃木 中药柃木为山茶科植物柃木的枝叶或果实

柃木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清热;利水消肿;止血生肌。主治风湿痹痛;腹水膨胀;发热口干;疮肿;跌打肿痛;创伤出血。
 

柃木

拼音名:Ling Mu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Japanese Eurya

别名:吹木叶,细叶茶,细叶菜,钓茄子。

中药柃木为山茶科植物柃木枝叶果实。枝叶全年可采,果实8月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柃木,灌木,高1~3米。嫩枝有棱,无毛或有疏毛。单叶互生;叶柄长2~5毫米;叶片革质,成两列状,椭圆形至圆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具钝齿,上面深绿色,下面黄绿色,两面均无毛,主脉在上面下陷,侧脉不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常1~3朵簇生于叶腋和枝侧;花梗短,下垂;萼片5,近圆形,宿存;花瓣5,白色或黄绿色,卵形,基部连合;雄花的雄蕊多数,短于花瓣,退化子房有或无;雌花无雄蕊,花柱短,先端3浅裂。浆果圆球形,径约5毫米,成熟时紫黑色。花期3~4月,果期7~8月。

 

药材性状

枝条灰色,皮孔明显,有枝痕和叶柄痕。叶多破碎,完整叶片披针形,长4~6厘米,宽1.5~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圆锯齿或呈锯齿状;表面黄绿色或暗绿色,嫩叶色淡,有柔毛,老叶色深,较光滑;革质。果实呈不规则的球形,皱缩,直径3~4毫米,暗红色或紫黑色。气微,味微苦。

 

性味与归经

味苦;涩;性凉;归脾;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

祛风清热;利水消肿;止血生肌。主治风湿痹痛;腹水膨胀;发热口干;疮肿;跌打肿痛;创伤出血。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各家论述

  • 治风湿关节疼痛:硐龙络叶或果适量,煨水熏洗患处;又用硐龙络叶或果一两。煨水服。
  • 治臌胀:硐龙络叶,果各二两。煨水服。
  • 江西《草药手册》外伤出血:硐龙络叶捣绒,外敷伤口。
  • 治发热口干:柃木三钱,乌泡二钱,十大功劳二钱,车前草二钱,水灯草二钱。水煎服。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柃木
分类:叶类
别名:钓茄子细叶菜细叶茶吹木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