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Liang Shan Chong Cao
英文名:liangshan tong-chong-ha-cho
中药凉山虫草为麦角科真菌凉山虫草的菌核及子座。冬季采收,晒干。
子座多数或单生,细而坚硬,常曲折,高20~30厘米,粗1.5~2.3毫米。头部圆柱状或棒状,褐色至黑褐色,顶端具有不孕性的角状,具有假薄壁组织的皮层。子囊壳椭圆形或卵形,(400~700)μm×(300~450)μm,黑褐色,表面突起,呈天南星果序状。子囊圆柱形,(260~480)μm×(8~12)μm。子囊孢子透明或微黄,线状,多分隔,(160~350)μm×(2.5~3.5)μm。孢子释放后断裂为小节,每节为(10~20)μm×2.5~3.5)μm。
凉山虫草由虫体及其头部长出的子座组成。虫体似蚕,长3~6厘米,直径0.6~1厘米,外表菌丝膜棕褐色,虫皮暗红棕色,足和气门不明显;断面类白色,周边棕褐色。子座细长,单生,长10~30厘米,直径1~2毫米,少数上部分枝,不规则弯曲或扭曲,黄棕色或黄褐色;头部圆柱形或棒形,表面可见黑褐色小点(子囊壳突出于表面),不孕顶端长3~5毫米。质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气微腥。味淡。
子座头部横切面:子囊壳于表面生,基部突出于子座外,近卵形,长400~740μm,直径300~450μm;子囊圆柱形,长260~480μm,直径8~12μm,子囊盖盔帽形;子囊孢子线形,长60~350μm,直径2.5~3.5μm,多横隔。
虫体横切面:体表菌丝膜黄褐色至棕褐色,厚260~520μm,菌丝少有分枝,直径约3μm。虫皮外表为一层黄棕色蜡质物。体表刚毛深黄色,基部宽大,直径约23μm。体内充满白色菌丝,隐约可见内部的部分器官,如气管及残存的肠腔。
凉山虫草水浸剂腹腔注射对阈下催眠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具有协同作用,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腹腔注射凉山虫草水浸剂8克/千克,共3次,每次间隔2小时,能显着提高小鼠常压耐缺氧能力,并延长其存活时间。2,4~二硝基氯苯所致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性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实验表明:凉山虫草能增强小鼠的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兔耳血管和豚鼠支气管平滑肌均有扩张作用。凉山虫草的上述药理作用与冬虫夏草基本相似或略弱,其毒性较冬虫夏草小。凉山虫草水浸剂按最大体积和浓度100克/千克/天灌胃给药,20只小鼠,观察7天,未见异常反应。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24.26±0.03克/千克。凉山虫草按2克/千克,4克/千克,8克/千克灌胃给药,常规喂养,60天长期毒性试验观察结果表明:大鼠血液细胞学,血液生化学检测均属正常范围,肝,肾组织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亦未见其他明显毒副反应。
味甘;性平;归肾;肺经。
补肺益肾。主治虚喘劳嗽。
内服:煎汤,5~10克;或与鸡,鸭炖食。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