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梅花 中药蜡梅花为蜡梅科植物蜡梅的花蕾

蜡梅花的功效与作用: 解毒清热;理气开郁。主治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烫火伤。
 

蜡梅花

拼音名:La Mei Hua

英文名:Wintersweet Flower

别名:腊梅花,黄梅花,巴豆花,蜡花,铁筷子花,雪里花。

中药蜡梅花为蜡梅科植物蜡梅花蕾。在花刚开放时采收。

 

原形态

蜡梅,落叶灌木,高2~4米。茎丛出,多分枝,皮灰白色。叶对生,有短柄,不具托叶,叶片卵形或矩圆状披针形,长7~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全缘,基部楔形或圆形,上面深绿色而光亮,老时粗糙,下面淡绿色,光滑,有时于叶脉上略被疏毛。花先于叶开放,黄色,富有香气;花被多数,呈花瓣状,成多层的覆瓦状排列,内层花被小形,中层花被较大;黄色,薄而稍带光泽,外层成多数细鳞片;雄蕊5~6个,药外向;心皮多数,分离,着生于花托的内面;子房卵形,1室。瘦果,椭圆形,深紫褐色,疏生细白毛,内有种子1粒。

 

药材性状

花蕾圆形,短圆形或倒卵形,长1~1.5厘米,宽4~8毫米。花被片叠合,下半部被多数膜质鳞片,鳞片黄褐色,三角形,有微毛。气香,味微甜后苦,稍有油腻感。以花心黄色,完整饱满而未开放都为佳。

 

药理作用

毒性:洋蜡梅碱可引起哺乳动物之强烈抽搐,作用类似士的宁。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平均致死量为43.79±1.89毫克/千克,对大鼠为17.16±0.82毫克/千克。对兔之毒性更强,大约在10~40毫克之间,静脉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为7.5毫克。中毒剂量对上述三种动物皆引起兴奋,但对蛙可引起抑制。对兔静脉注射还可降低血糖。对血细胞数目无影响。对离体兔肠,子宫有兴奋作用,但对豚鼠子宫作用微弱。在麻醉猫,犬身上可抑制心脏,降低血压。但有人认为不会引起降压。夏腊梅碱对哺乳动物有类似士的宁作用,引起强烈抽搐。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平均致死量为43.79±1.89毫克/千克,对大鼠为17.16±0.82毫克/千克 ,兔的最大耐受量为7.5毫克。

其他作用:给兔静脉注射可降低血糖。对离体兔肠,子宫有兴奋作用。

 

鉴别方法

粉末特征:单细胞非腺毛(花被)长至70μm,顶端钝,壁厚,稍有弯曲。鳞片表皮细胞多角形,有众多非腺毛;气孔少见。花粉粒棕黄色,类圆形至椭圆形,直径约40μm,外壁微有纵直纹理,并常见萌发孔2个。

 

药材毒性

静脉注射对小鼠的平均致死量为43.79±1.89毫克/千克,对大鼠为17.16±0.82毫克/千克。对兔之毒性更强,大约在10~40毫克之间,静脉注射后肯定致死,最大耐受量为7.5毫克。

 

性味与归经

味辛;甘;微苦;性凉;小毒;归肺;胃经。

 

功效与作用

解毒清热;理气开郁。主治暑热烦渴;头晕;胸闷脘痞;梅核气;咽喉肿痛;百日咳;小儿麻疹;烫火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9克。外用:适量,浸油涂或滴耳。

 

用药宜忌

湿邪盛者慎用

 

药材处方

  • 《贵阳民间药草》治久咳:铁筷子花三钱。泡开水服。
  • 《岭南采药录》治汤火伤:蜡梅花(以)茶油浸(涂)。
 

各家论述

  • 《纲目》:解暑,生津。
  • 《浙江中药手册》:治暑温胸痞烦渴,小儿麻疹,百日咳。
  • 《江苏植药志》:治心烦口渴,气郁胃闷。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药材信息

名称:蜡梅花
分类:花类
别名:黄梅花雪里花铁筷子花蜡花腊梅花巴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