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口边草 中药井口边草为凤尾蕨科植物亮凤尾蕨的全草

井口边草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主治泄泻;痢疾;黄疸;淋证;水肿;咳血;尿血;便血;刀伤出血;跌打肿痛;疮痈;水火烫伤。
 

井口边草

拼音名:Jing Kou Bian Cao

英文名:all-grass of Chinese Brake, all-grass of Huguenot Fern., all-grass of Serrulate Brake, all-grass of Spider Brake

别名:大叶井口边草,线鸡尾,楚箭草,凤尾草,玉龙草,爬岩龙,八字龙,黑枸杞,狼牙草,双凤尾,金鸡尾,大叶凤尾,鸡爪凤尾草,背阴草,凤尾接骨草。

中药井口边草为凤尾蕨科植物亮凤尾蕨全草。全年可采,鲜用,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亮凤尾蕨,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50~100厘米。根茎短,横走,密被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纸质,密生,二型;营养叶柄长12~35厘米,光滑,禾秆色,有时下部带红棕色;叶片卵形或卵圆形,长20~40厘米,宽15~25厘米,基部圆楔形,先端尾状,单数一回羽状;侧生羽片2~5对,对生,线形,长12~20厘米,宽8~16毫米,最下部羽片有柄,基部常为二叉状深裂,边缘有刺状锯齿;叶脉羽状,侧脉二叉状或不分叉;孢子叶较大,叶柄长30~50厘米;叶片卵圆形,长25~40厘米,宽15~20厘米,一回羽状,但中部以下的羽片通常分叉,有时基部1对还有1~2片分离的小羽片;侧生羽片2~5对,线形,长15~20厘米,宽6~8毫米,近先端营养部分有尖齿。孢子囊群生于羽片边缘至近先端而止;囊群盖线形,膜质,全缘,灰白色。

 

性味与归经

味甘;淡;性凉;归肝;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湿;止血生肌;解毒消肿。主治泄泻;痢疾;黄疸;淋证;水肿;咳血;尿血;便血;刀伤出血;跌打肿痛;疮痈;水火烫伤。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10~3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煎水洗;或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

  • 《滇南本草》:治跌打损伤,筋断骨碎,敷患处;脱肛敷囟门即入,随后换药。
  • 《云南中草药》:消炎止痢,舒筋接骨。治慢性肝炎,痢疾,腰背痛,骨折。
  •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解毒,消炎利尿,活络止痛。治痢疾,肠炎,肝炎,咽喉炎,泌尿系炎症,痈疮疖肿,风湿,跌打疼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