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 中药芥子为植物芥菜及油芥菜的种子

芥子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主治风寒呕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口噤;耳聋;喉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妇人经闭;痈肿;瘰疬。
 

芥子

拼音名:Jie Zi

英文名:India Mustard Seed

别名:芥菜子,青菜子,黄芥子。

中药芥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油芥菜种子。6~7月果实成熟变黄色时,割取全株,晒干,打下种子,簸去杂质即得。

 

原形态

芥菜,一年生草本,高50~150厘米。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厘米,宽5~17厘米,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缺刻或齿牙;下部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具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花瓣4,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长达1.l-1.4厘米,先端平截,全缘,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毫米,短雄蕊长6毫米;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约lmm,花柱细,柱头头状。长均果条形,长3~5.5厘米,具细喙,长6~12毫米;果梗长5~15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l-1.8毫米,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

油芥菜,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

 

药材性状

种子近球形,直径1~2毫米。表面黄色至黄棕色,少数暗红棕色,具细网纹,种脐点状。种皮薄而脆,子叶折叠,有油性。气微,研碎后加水湿润,则产生辛烈的特异臭气,味极辛辣。以子粒饱满,均匀,色鲜黄,无杂质者为佳。

种子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下皮细胞1列,切向延长,大型,薄壁;栅状细胞1列,细胞近方形或径向延长,宽约20μm,其内壁和侧壁均增厚,外壁菲薄;紧靠栅状细胞层为色素层。内胚乳为1列长方形细胞,内含糊扮粒,其下为颓废细胞层。子叶和胚根细胞中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药理作用

刺激作用:芥子含黑芥子甙,甙本身无刺激作用,但遇水后经芥子酶的作用生成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异硫氰酸烯丙酯,有刺鼻辛辣味及刺激作用。应用于皮肤,有温暖的感觉并使之发红,甚至引起水泡,脓疱。通常将芥子粉除去脂肪油后做成芥子硬膏使用,用作抗刺激剂(刺激性药物使用于皮肤局部,其作用不仅限于用药部位,并牵涉到其他部位,产生治疗作用时,称为抗刺激作用),治疗神经痛,风湿痛,胸膜炎及扭伤等。使用前先用微温的水湿润,以加强芥子酶的作用(沸水则抑制芥子酶的作用)。应用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皮肤敏感者只能应用5~10分钟。芥子粉用作调味剂,使唾液分泌及淀粉酶后性增加,使心脏体积和心率减少。小量可刺激胃粘膜增加胃液及胰液的分泌,有时可缓解顽固性呃逆。内服大量可迅速引起呕吐,可用于麻醉性药物中毒之治疗。

其他:豚鼠饲以芥属植物可使甲状腺摄取的作用受抑制且血清中SCN-升高。但并未发现食物中SCN-的含量与摄取的抑制有何关系。也有报告给动物长期喂饲芥属植物可使其甲状腺肿大,此可能由于分泌了过多的促甲状腺激素所致。家兔静脉注射芥子生理盐水浸出液,血压先有轻度上升,后则下降,呼吸增快。内服可作刺激性祛痰药,并治疗腹痛,过量可致胃肠道炎症。

 

药材毒性

芥子油或芥子硬膏用于皮肤,如果时间过久或浓度过高,可引起发泡甚至化脓,此时即使停药,愈合也较慢,此因芥子油已被吸入皮肤,停药后仍继续发挥作用所致。芥子油对粘膜刺激性很强,15%溶液滴入兔眼很快引起明显的结膜水肿。小量芥子内服作调味剂,大量引起呕吐,更大量则引起强烈的胃肠道刺激。

 

药材鉴别

  • 取芥子粉末约1克,置硬质试管内,加固体氢氧化钠1粒,酒精灯上灼热,融熔,放冷,加水2毫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毫升,加5%盐酸酸化,即有硫化氢产生,遇新制的醋酸铅试纸,显有光泽的棕黑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 取亚硝基铁氰化钠1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l-2滴使溶解,加上述样品滤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异硫氰甙类)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热;小毒;归肺;胃经。

 

功效与作用

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主治风寒呕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口噤;耳聋;喉痹;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妇人经闭;痈肿;瘰疬。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用药宜忌

肺虚咳嗽及阴虚火旺者忌服。

  • 《本草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 《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药材处方

  • 《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治关节炎方:芥子末,醋调成糊状,治风寒外侵所致关节疼痛及肿胀等症。
  • 《千金方》治呕吐方:芥子末,蜜丸,治胃寒呕吐及脐下绞痛等症。
  • 《孙天仁集效方》经验方:半夏,芥子,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治眉毛不生。
  • 《圣惠方》治妇人中风方:芥子末,醋煎后涂颔颊下,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
 

各家论述

  • 《名医别录》:主射工及注气发无恒处,丸服之;或捣为末,醉和涂之。
  • 陶弘景:归鼻。去一切邪恶疰气,喉痹。
  • 《日华子本草》:治风毒肿及麻痹,醋研敷之;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和生姜研微暖涂贴;心痛,酒醋服之。
  • 《日用本草》:研末水调涂顶囟,止衄血。
  • 《本草纲目》:温中散寒,豁痰利窍。治胃寒吐食,肺寒咳嗽,风冷气痛,日噤唇紧。消散痈肿,瘀血。
  • 《分类草药性》:消肿毒,止血痢。
  • 《本草纲目》:芥子,其味辛,其气散,故能利九窍,通经络,治口噤,耳聋,鼻衄之证,消瘀血,痈肿,痛痹之邪,其性热而温中,故又能利气豁痰,治嗽止吐,主心腹诸痛。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芥子
分类:果实类
别名:黄芥子青菜子芥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