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凤梨 中药灰凤梨为柄灰包科真菌歧裂灰包的子实体

灰凤梨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消肿。主治外伤出血;冻疮破溃。
 

灰凤梨

拼音名:Hui Feng Li

中药灰凤梨为柄灰包科真菌歧裂灰包子实体。夏,秋季采收,去净杂质,晒干。

 

原形态

歧裂灰包,子实体高5~9厘米,阔4~8厘米。包被两层,位于短柄之顶端,近梨形,直径4~8厘米,外包被厚,与菌柄的外皮相连,表面由突起的角锥状鳞被组成,状如风梨。灰褐色,茶褐色。随着成熟而脱落。内包被薄,色泽较外包被为深,栗褐色。中央部位的孢体初灰白色,后锈褐色,随着成熟抱体呈粉末状散出。孢子球形,淡黄色,壁表具小疣,直径5~7.5μm。孢丝扁平,无色或微具青褐色,稀具横隔,不分枝,直径2.5~4.5μm。

 

药材性状

子实体包被近球形,直径4~8厘米,外包被龟裂成鳞片,鳞片大而厚,角锥形,近包被顶部的鳞片更大,长6~7厘米,宽约lcm,向下逐渐变小;内包被膜质。菌柄内实,长2.5~5厘米,直径1.5厘米。孢体粉状,青黄色或锈褐色。

 

性味与归经

味辛;性平。

 

功效与作用

止血;消肿。主治外伤出血;冻疮破溃。

 

使用方法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

 

药材处方

包被表面的锥状突起如风梨状,故名。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灰凤梨
分类:菌藻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