鲎尾 中药鲎尾为鲎科动物中国鲎的尾

鲎尾的功效与作用: 止血;止痢。主治肺结核咯血;鼻衄;胃出血;肠风下血;赤白久痢;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鲎尾

拼音名:Hou Wei

英文名:King crab tail, Horseshoe crab tail

中药鲎尾为鲎科动物中国鲎。捕杀后将尾取下,洗净,晒干。

 

原形态

中国鲎,体似瓢形,深褐色,全长可达70厘米,宽约30厘米,雌性成体一般体重都在2kg以上。头胸部背甲广阔略呈马蹄形,自其前缘至左右两侧缘成半圆形,两侧向后突出成刺。背面突起较高(雄者稍扁平),中央有一纵脊,其前端有单眼1对,两侧各有纵脊1条,其上各有复眼1对,腹面凹陷,有口,有附肢6对,前面2对为头部的附肢,第1对短小,由3节组成,是为螯肢;第2对长大,由6节组成,称为脚须,幼体及雌体的末端2节均呈钳状,雄体的末端呈弯钩状,为抱接器;另4对称为胸肢,位于口两侧,基节常有倒刺,用以帮助摄食,又称颚肢,前3对末2节亦呈钳状,而后1对适于在沙土上挖洞及爬行。腹部略呈六角形,雄者两侧缘有6对可活动的倒刺,前3对较大,但雌者的第4,第5,第6对缘刺已退化成很短;腹面有条板状附肢6对,第1对左右相连盖住生殖孔,故称生殖厣,其余各对的外肢节内侧都有150~200页薄板状的书鳃,其内有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另在头胸部有1对四叶的基节腺,用以排泄。腹部末端有一条呈三角棱锥形的尾剑,于上棱角及下侧两棱角基部均有锯齿状小刺,尾剑长度与背甲大致相等。

 

性味与归经

味咸;涩;性平;归肝;肾;大肠经。

 

功效与作用

止血;止痢。主治肺结核咯血;鼻衄;胃出血;肠风下血;赤白久痢;崩漏带下;外伤出血。

 

使用方法

内服:研末,3~10克。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药材处方

  • 《本草拾遗》治产后痢: 鲎骨及尾,烧为黑灰,米饮下,先服生地黄,蜜等煎讫,然后服尾。
  • 《泉州本草》治肠风下血: 鲎尾烧灰,米泔送服。
 

各家论述

  • 《本草拾遗》:尾灰断产后痢。
  • 《日华子本草》:烧焦治肠风泻血,并崩中带下。
 

摘录于

《中华本草》

药材信息

名称:鲎尾
分类:动物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