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ui Xia Ke
别名:海虾壳。
中药对虾壳为对虾科动物中国对虾,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斑节对虾等多种对虾的甲壳。随时收集,晒干。
中国对虾,体长大而侧扁。雌体长180~240毫米,雄体长130~170毫米,甲壳较薄,光滑略透明,头胸甲较坚硬宽大,中央前端延伸成长而呈尖的额角,上缘具7~9齿,下缘具3~4齿,额角下两侧具眼1对,有柄。额角侧脊伸至胃上刺附近;额角后脊仅伸至头胸甲中部。颈沟,肝沟细而明显,肝刺清晰,眼眶触角沟较宽,眼胃脊甚明显。头部有附肢5对,第1,第2对成为2对鞭状触角,其第2对触角特别长,触角刺明显;其他3对附肢,成为1对大颚和2对小颚。胸部附肢8对,前3对成为颚足,均为口器的一部分;其余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的末端均为钳状,以第3对为最长大,后2对末端成为爪状。雌体交接器呈现圆盘状,位于第4,第5对步足基部之间,中央有一纵行裂口,内为受精囊,前方有一圆形突起,表面着生密毛。腹部7节,能屈曲,第4~6节背面中央具有纵脊;腹部附肢6对,第1对雌者内肢极小,雄者内肢变形为呈钟形的交接器。第6对为尾肢,短粗,与腹部第7节末端甚尖的尾节合为尾扇。雌体性生殖腺成熟前呈淡青蓝色,体表散布有棕蓝色色素细胞。雄体略呈棕黄色,胸部和腹部附肢微呈红色,尾肢的后半为深蓝并夹有红色。
长毛对虾,在外形,体色和大小等方面,均与中国对虾比较相似。但额角上缘7~8齿,下缘4~6齿。额角侧沟浅,向后更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上有1~2个浅凹。额角基部稍高,背部较凸,末端较细,第1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度约相等或稍短。雄体交接器呈叶片状,叶尖变圆,边缘具刚毛,两侧向腹面卷曲。雌体交接器圆盘状,前片的顶端疣突较小,尾节呈刺状,背面中央具一纵沟,两侧边缘的后半部有刚毛。雌性比雄性个体大。体呈灰蓝色,头部前端多蓝点。
黝吉对虾,体形和中国对虾亦较相似,但额角上缘8~9齿,下缘4~5齿,额角侧沟浅,向后越浅,向后越浅,至胃上刺下方消失,额角后脊伸至头胸甲后缘附近。额角基部背面很高,侧面观呈三角形,末端较细,第1触角上鞭与头胸甲长约相等或稍短。雌交接器前片的顶端疣突相当大。
斑节对虾,本种是对虾属中最大的一种,雌虾体长300~350毫米。额角上缘6~8齿,下缘2~4齿,额角基部特长,末端较粗,眼胃脊较短,肝脊平直,第5步足无外肢。体上具棕色和暗绿色相间的横斑,但往往随环境,年龄 而颜色有所差异胜地肢的柄部外面呈明显的黄色。
味甘;咸;性凉。
安神;止痒。主治神经衰弱;疥癣;秃疮。
内服:煎汤,10~15克。外用:适量,研末撒。
有补肾壮阳,健胃补气的功能。主治肾虚阳痿,遗精,脾胃虚弱,气虚疮口不敛等症。《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