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ong Ling Cao
别名:山香草,破血丹,山荏,冰凌草,雪花草,野藿香,六月令。
中药冬凌草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的全草。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碎米桠,小灌木,高0.5~1米。根茎木质,有长纤维状须根。茎直立,基部近圆柱形,皮层纵向剥落,茎上部及分枝均四棱形,具条纹,褐色或带紫红色,密被小疏柔毛,幼枝极密被绒毛,带紫红色。叶对生;叶柄连具翅假柄在内长1~1.3厘米,向上渐变短;叶片卵圆形或菱状卵圆形,长2~6厘米,宽1.3~3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后一情况先端一齿较长,基部宽楔形,骤然渐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圆齿状锯齿,齿尖具胼胝体,上面疏被小疏柔毛及腺点,下面密被灰白色短绒毛至近无毛,脉纹常带紫红色。聚伞花序3~5花,在茎及分枝顶上排列成狭圆锥花序,总梗与长2~5毫米的花梗及序轴密被微柔毛,但常带紫红色;苞叶菱形或菱状卵,圆形至披针形,向上渐变小,在圆锥花序下部者十分超出于聚伞花序;小苞片钻状线形或线形,被微柔毛;花萼钟形,长2.5~3毫米,外密被灰色微预知毛及腺点,明显带紫红色,10脉,萼齿5,微呈3/2式二唇形,齿均卵圆状三角形,近钝尖,约占花萼长之半,上唇3齿,中齿略小,下唇2稍大而平伸,果时花萼增大;花冠长约7毫米,但也有雄蕊退化的花冠变小,外疏被微柔毛及腺点,冠筒长3.5~5毫米,基部上方浅囊状突起,至喉部直径2~2.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先端具4圆齿,下唇宽卵形内凹;雄蕊4,略伸出,或有时雄蕊退化而内藏花丝扁平,中部以下具髯毛;花柱丝状,伸出,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环状。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茎基部近圆形,上部方柱形,长30~70厘米。下部表面灰棕色或灰褐色,外皮纵向剥落;上部表皮红紫色,有柔撬 ,质硬脆,断面淡黄色。叶对生,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形或菱状卵形,长2~6厘米,宽1.5~3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并骤然渐狭下延成假翅,边缘具粗锯齿,齿尖具胼胝体,上面棕绿色,有腺点,下面淡绿色,沿脉有疏柔毛;具叶柄。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总梗与小花梗及花序轴密被柔毛;花小;花萼钟形,萼齿5,二唇形,花冠二唇形,雄蕊4。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淡褐色,无毛。气微香,味苦,甘。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理化鉴别,薄层色谱:取冬凌草粉末1克,用乙醚20毫升冷浸4h,浓缩后作供试品,另取冬凌草甲素作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板上,以乙烷-丙酮(6:4)展开11厘米,以碘蒸气显色。供试品争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应位置,显相同的黄色斑点。
显微鉴别,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波状弯曲;腺鳞,腺毛较多,腺鳞头部扁球形,4细胞,柄短,单细胞;腺毛头部1~2细胞,直径16~24μm,柄单细胞;非腺毛较少,1~3细胞,类圆锥形,长32~120μm,基部直径32μm;叶缘及脉上非腺毛较多,2细胞,呈弯钩状。下表皮与上表皮相似,有直轴式气孔。
味苦;甘;性微寒。
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肿痛;感冒头痛;气管炎;慢性肝炎;风湿关节痛;蛇虫咬伤。
内服:煎汤,30~60克;或泡酒。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