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i Shui Zhu
英文名:Rhizome of Cordate Pinellia
别名:水半夏,深山半夏,石半夏,独叶一枝花,石蜘蛛,地金莲,夏无影,岩隙子,一粒珠,石里开,一滴珠,水滴珠岩芋,天灵芋,岩珠,蛇珠,独龙珠,单叶半夏,制蛇子,心叶半夏。
中药滴水珠为天南星科植物滴水珠的块茎。春,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晒干。
滴水珠,多年生草本。块茎球形,卵球形至长圆形,长2~4厘米,粗1~1.8厘米,表面密生多数须根。叶1;叶柄长12~25厘米,常紫色或绿色带紫斑,几无鞘,下部及顶头各有珠芽1枚;幼株叶片心状长圆形,长达4厘米,宽约2厘米;多年生植株叶片心形,心状长圆形或心状戟形,长6~25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表面绿色,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红紫色,后裂片圆形或锐尖,稍外展。花序柄长3.7~18厘米;佛焰苞绿色,淡黄带紫色或青紫色,长3~7厘米,管部长1.2~2厘米,粗4~7毫米,檐部椭圆形,长1.8~4.5厘米。肉穗花序;雌花序长1~1.2厘米;雄花序长5~7毫米;附属器青绿色,长6.5~20厘米,渐狭为线形,略成“之”字形上繁荣昌盛。浆果长圆状卵形。花期3~6月,果8~9月成熟。
块茎扁圆球形,直径0.8~3.5厘米,高约1毫米,四周有时可见疣状突起的小块茎。表面浅黄色或浅棕色,顶端平,中心有凹陷的茎痕,有时可见点状根痕;底部扁圆,有皱纹,表面较粗糙。质坚实,断面白色,富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滴水珠有止痛,消炎及抗过敏作用。
块茎横切面,最外为数列木栓细胞,近木栓层处有断续成环的大型粘液腔。基本组织细胞内富含淀粉粒,粘液细胞椭圆形,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20~76μm。维管束散在,外韧或周木型,导管直径12~24μm。淀粉多为单粒,圆形或椭圆形,脐点明显,裂缝状或“人”字形,复粒多至7分粒。
味辛;性温;小毒;归肝经。
解毒消肿;散瘀止痛。主治毒蛇咬伤;乳痈;肿毒;深部脓肿;瘰疬;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内服:研末装胶囊,每次0.3~0.6克,或1~3粒吞服(不可嚼服)。外用:适量,捣敷。
孕妇及阴虚,热证禁服。内服切忌过量,否则可引起喉舌麻痹。
《湖南药物志》孕妇及阴虚,热症忌服。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