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叶 中药淡竹叶为植物淡竹叶的全草

淡竹叶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烦热口渴;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小儿惊啼;淋浊。
 

淡竹叶

拼音名:Dan Zhu Ye

英文名:Common Lophatherum Herb,Common Lophatherum

别名:竹叶门冬青,长竹叶,山冬,地竹,迷身草,淡竹米,林下竹,山鸡米,金竹叶。

中药淡竹叶为禾本科植物淡竹叶中华淡竹叶的全草。5~6月未开花时采收,切除须根,晒干。

 

原形态

淡竹叶 多年生草本,高40~90厘米。根状茎粗短,坚硬。须根稀疏,其近顶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纺锤状的块根。秆纤弱,多少木质化。叶互生,广被外形,长5~20厘米,宽1.5~3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全缘,基部近圆形或换形而渐狭缩成柄状或无柄,平行脉多条,并有明显横脉,呈小长方格状,两面光滑或有小刺毛;叶鞘边线光滑或具纤毛;叶舌短小,质硬,长0.5~1毫米,有缘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30厘米,分枝较少,疏散,斜升或展开;小穗线状技针形,长7~12毫米(连同短芒),宽1.5~2.5毫米,具粗壮小穗柄,长约1毫米;颖长圆形,具五脉,先端钝,边缘薄膜质,第1颖短于第2颖;外稻较颖为长,被针形,长6~7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具短尖头,具5~7脉,内释较外停为短,膜质透明。颖果纺锤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中华淡竹叶 本种外观形态与淡竹叶相似。不同之点在于中华淡竹叶叶片宽达4厘米。圆锥花序分枝较短,长3~8厘米;小穗广披针形,长7~9厘米,宽2.5~3毫米;颖宽卵形,具5~7脉;第1外稃长约6毫米,宽约5毫米,具7脉,先端有长不及1毫米的短芒。花期8~9月,果期9~10月。

 

药材性状

茎圆柱形,长25~30厘米,直径1.5~2毫米;表面淡黄绿色,有节,节上抱有叶鞘,断面中空。叶多皱缩卷曲,叶片被外形,长5~20厘米,宽1~3.5厘米;表面浅绿色或黄绿色,叶脉平行,具横行小脉,形成长方形的网格状,下表面尤为明显。叶鞘长约5厘米,开裂,外具纵条纹,沿叶鞘边缘有白色长柔毛。体轻,质柔韧。气微,味淡。 以叶大,色绿,不带根及花德者为佳。

 

药理作用

解热作用:淡竹叶水浸膏给注射酵母混悬液引起发热的大鼠灌胃,有解热作用,解热的有效成分溶于水及稀盐酸,但不易溶于醇及醚。对大肠杆菌所致发热的猫和兔,2克/千克淡竹叶的解热效价约为33毫克/千克非那西汀的0.83倍。

利尿作用:正常人试以淡竹叶10克煎服,利尿作用弱,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其利尿作用较木通,猪苓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则比猪苓强。

其它作用:淡竹叶水煎剂体外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淡竹叶粗提物100克(生药)/千克 对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43.1~45.6%,但对子宫颈癌-14和淋巴肉瘤-1腹水型无抑制作用。淡竹叶还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药材毒性

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0.645克/10克。淡竹叶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 为64.5克/千克。

 

药材鉴别

  • 取淡竹叶粉末1克,加乙醇20毫升回流1h,滤过。取滤液5毫升置小蒸发皿中,于水浴上蒸干,残渣加醋酥1毫升溶解,再加浓硫酸1~2滴,即显红色,渐变成紫红色,蓝紫色最后呈污绿色。
  • 取淡竹叶碎片1克,加水30毫升,煮沸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成1毫升,加新制碱性酒石酸铜试液2毫升,置水浴上加热数分钟,产生棕红色沉淀。

 

粉末特征:谈及绿色。叶上表皮细胞长方形或类方形,垂周壁彼状弯曲;外壁稍厚。有非腺毛及少数气孔。叶下表皮长细胞呈长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波状弯曲;短细胞(硅质细胞与检质细胞)与长细胞交替排列或数个相连,于叶脉处短细胞成串,硅质细胞短哑铃形,栓质细胞类方形,类长方形,壁不规则弯曲;气孔较多,保卫细胞哑铃形,副卫细胞略呈圆三角形。非腺毛单细胞,有三种:一种甚细长,有的具螺状纹理;一种呈短圆锥形,基部横卧;一种呈棒状,先端钝圆,内含黄色分泌物。叶鞘下表皮长细胞呈类长方形或长条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有的连珠状增厚,纹孔细小,孔沟明显;长短细胞相间排列;有气孔及非腺毛。此外,有茎表皮细胞,硅质细胞,检质细胞及纤维,环纹,螺纹,孔纹导管等。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大小不一,位于叶脉间叶肉组织上方的细胞大而呈扇形,长宽可至88μm,位于叶脉或机械组织上方的细胞极小,长宽约8μm;下表皮细胞长方形,较小,排列整齐,有气孔;上下表皮均被角质层,有单细胞非腺毛。栅栏组织为1~2列短往状细胞,海绵组织为2~4列细胞。主脉维管束外韧型,具束鞘纤维,木质部导管稀少,排成V形,韧皮部位于木质部下方,与木质部之间具2~3列纤维。叶脉处上下表皮内侧有厚壁纤维束。

茎横切面:表皮为1列排列紧密的小长圆形细胞,细胞外壁增厚;具有层纹。表皮上有短小的单细胞非腺毛,气孔和角质层。表皮内侧为1~3列薄壁细胞,常被厚壁组织分隔成断续环状。薄壁细胞内侧为4~5列纤维排成环状,其中常嵌入小形维管束。纤维层内侧为薄壁组织,其间散有较大形的维管束。维管束形状与叶同。茎中央常破裂而中空。

 

 

性味与归经

甘;淡;寒。

 

功效与作用

清热;除烦;利尿。主治烦热口渴;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小便赤涩;小儿惊啼;淋浊。

 

使用方法

内服:煎汤,9~15克。

 

用药宜忌

无实火,湿热者慎服,体虚有寒者禁服。

 

药材处方

  • 《江西草药》治热淋:淡竹叶四钱,灯芯草三钱,海金沙二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 《江西草药》治尿血:淡竹叶,白茅根各三钱。水煎服,每日一剂。
 

各家论述

  • 《生草药性备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浊,退热,散痔疮毒。
  • 《握灵本草》:去胃热。
  • 《现代实用中药》:清凉解热,利尿。治热病口渴,小便涩痛,烦热不寐,牙龈肿痛,口腔炎。
  • 《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 《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呕哕,小儿惊痫。
  • 《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气喘,眼痛。
  • 《纲目》:去烦热,利小便,除烦止渴,小儿痘毒,外症恶毒。
  • 《广西中药志》:治鼻衄。
 

摘录于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