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a Mai
英文名:Barley
别名:麰,稞麦,饭麦,赤膊麦,麰麦,牟麦。
中药大麦为禾本科植物大麦的颖果。4~5月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
大麦,越年生草本。秆粗壮,光滑无毛,直立,高50~100厘米。叶鞘松驰抱茎;两侧有较大的叶耳;叶舌膜质,长1~2毫米;叶片扁平,长9~20厘米,宽6~20毫米。穗状花序长3~8厘米(芒除外),径约1.5厘米小穗稠密,每节着生3枚发育的小穗,小穗通常无柄,长1~1.5厘米(除芒外);颖线状披针形,微具短柔毛,先端延伸成8~14毫米的芒;外稃背部无毛,有5脉,顶端延伸成芳,芒长8~15厘米,边棱具细刺,内稃与外稃等长。颖果腹面有纵沟或内陷,先端有短柔毛,成熟时与外稃粘着,不易分离,但某些栽培品种容易分离。花期3~4月,果期4~5月。
果实呈梭形,长8~12毫米,直径1~3毫米。表面淡黄色,有1条纵沟。质硬。断面粉性,白色。气无,味微甘。
大麦含尿囊素,以0.4~4%溶液局部应用,能促进化脓性创伤及顽固性溃疡愈合。
味甘;性凉;归脾;肾经。
健脾和胃;宽肠;利水。主治腹胀;食滞泄泻;小便不利。
内服:煎汤,30~60克;或研末,外用:炒研调敷或煎水洗。
《纲目》朱丹溪:大麦安装熟,人多炒食,此物有火,能生热病。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