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名:Da Hei Tou Cao
英文名:all grass og Pendulousflower Elsholtzia
别名:黄药,大黄药,野苏子棵,野芝麻,一号黄红,小香薷,吊黄。
中药大黑头草为唇形科植物垂花香薷的全草。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垂花香薷,半灌木,高1~2米。全株芳香。枝四棱形,被郑曲微柔毛及腺点。叶对生;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8厘米,宽1.6~4.3厘米,先端渐长尖,基部楔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脉上被疏柔毛,下面密布腺点。轮伞花序有花6~12朵组成假穗状花序,顶生和腋生,长5~15厘米,长者常下垂,位于假穗状花序下部的轮伞花序较疏离,向上渐次靠近;苞片线形或线状长圆形;序轴被柔毛;花萼名贵形,长约3毫米,外面密被腺点,萼齿5,钻形;花冠白色,长约5.5毫米,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近圆形,侧裂片半圆形;雄蕊4,前对较长,微伸出,花丝无毛,花药2室;子房4裂,花柱稍长于雄蕊,柱头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3毫米,腹面具棱,棕色。花期9~11月,果期10~翌年1月。
全草多截成30厘米左右的小段。茎呈方柱形,节稍膨大,表面暗紫红色;幼枝疏被白色柔毛;质脆,易折断,断面边缘黄白色,髓部白色。叶对生,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长7~20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或圆,边缘有细锯齿,上面脉上有糙毛,下面密生小油点,叶柄长0.2~0.5厘米。可见顶生或腋生的假穗状花序,花黄白色,萼筒钟形。小坚果倒卵形。气香,味微辛,凉。以叶多,香气浓者为佳。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外被角质层。皮层纤维束断续排列成环,纤维多角形,壁木化;内皮层明显。韧皮部狭窄,2~4列细胞。木质部由导管,木纤维,木薄壁细胞组成,壁均木化;木射线宽1~2列细胞。髓部为大形的薄壁细胞。射线及髓部周围的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叶横切面:上表皮为1列长方形或类方形细胞,外被角质层,有非腺毛,偶见腺毛,下表皮细胞较小,扁平,1列,外被微乞求状突起的角质层,腺毛易见。主脉上,下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外韧型,外侧有纤维束环列。叶肉组织中有1~2列薄壁细胞含棕绿色色素,形成色素带。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垂周壁微波状,非腺毛2~3细胞,顶端细胞尖斜,基部细胞膨大,形成圆锥状;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略呈波状,有角质增厚纹理;气孔不定式,副卫细胞2~5个。腺乞求头部5~9细胞,内含淡黄色挥发油;柄为单细胞。
味苦;辛;性凉。
清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流感;肺炎;支气管炎;胆囊炎;尿路感染;扁桃体炎;乳腺炎;炭疽;外伤感染。
内服:煎汤,9~15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适量,干品煎水先;或鲜品捣敷。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祛风散寒,解热止痛。治疟疾,流感,感冒,咽喉炎,扁桃体炎。
《中华本草》